41小说网 www.41xs.net,天道:荀子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清朝末年到五四运动,中国社会在文化上经历了一场大反思、大觉醒,对荀子的认识也有了一个大的转折,抛弃了历史对荀子的偏见和歧视。到新中国建立以后,尤其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荀子学说的研究热潮,研究荀子的文章和专著层出不穷。对荀子做出了新的解读,对荀子的思想和历史地位给予重新评价,但是认识并不统一。
现代以来对荀子的认识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荀子是“后圣”一孔子之后的唯一圣人。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说,“自仲尼而后,孰为后圣?曰:……惟荀卿足以称是。”①在章太炎看来,自孔子之后,除了荀子,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够称得起圣人。
章太炎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国学大师。鲁迅是章太炎的学生,他说章太炎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章太炎张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反抗权威和反抗一切束缚。他博大精深的学术功夫,不仅为他的学生所敬重,也为他同代同辈的人所敬佩,就是在政治、文化、学术观念上和他见解不同甚至截然对峙的人也不能不佩服。
章太炎最初曾经追随过维新派,后来因为思想不一致很快分道扬镳。章太炎坚决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国家。他不赞成维新派的托古改制。维新派发起“排荀运动”,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将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的罪责完全归罪于“荀学”,这是对
荀子的有意误读,让章太炎不能接受。章太炎为人正直,性情刚烈,他曾经为反抗清政府的统治被捕入狱,曾经在总统府门外大骂袁世凯。维新派的排荀运动,使得坚持真理和正义的章太炎忍无可忍,他运用深厚的国学功力,书写文章,首先写下《尊荀》,而后又写下《后圣》,以此来表明自己对荀子的观点。
他认为荀子和孔子的思想完全一致。他在《订孔》自注中说:“荀卿学过孔子,尚称颂以为本师。”所以,他把孟子放在一边,把荀子作为孔子的唯一继承人看待,尊荀子为“后圣”,说荀子是唯一能够和孔子并肩称得起圣人的人。
1中国两千年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
梁启超是近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早年追随老师康有为,极力推崇孔子、孟子,而贬低荀子。在戊戌变法的时候,他和谭嗣同等人同是“排荀运动”的主将。但是,到了晚年,梁启超对过去热情参与的“排荀运动”进行反思,对荀子的看法有了根本的改变。
一**八年,在他和康有为、谭嗣同一起推动戊戌变法的时候,他写下一篇文章叫《论支那宗教改革》,文中说:“自秦汉以后,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认为秦汉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所实行的都是荀子的思想,背叛了孔孟的教导。中国的衰败萎缩是由于“误六经之精意,失孔教之本旨”。因此,要想振兴中国,就必须进行思想革命,回归孔教真旨,推翻支配中国政治学术两千余年的荀子之学。
可是,到了一九二三年,他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时候接受《清华周刊》记者的邀请,向青年学生推荐国学入门的《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他把《荀子》和《论语》《老子》《庄子》《诗经》等书目并列在一起,而且还写了指导青年如何阅读《荀子》的《读〈荀子〉法》。给青年指示研究荀子的门径。他说:“读《孟子》之益处在发扬志气,读《荀子》之益处在锻炼心能。二者不可偏废。”举出《荀子》中重要的文章要青年精读,还说荀子“其学说之含有永久性者一即并非对于时代问题发
言者,则无论何时皆可以咨其严刻之评骘也”。①
这说明晚年的梁启超已经不是一个排荀派,而是一个把荀子和孔子、孟子、老子同等看待的学者。
他过去所说的“自秦汉以后,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和谭嗣同在《仁学》中说的“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同有一个目的,为了批判的需要,他们有意把荀子推到铁鏊子上煎烤。
从秦汉到清朝的两千多年间,在政治体制上,所实行的并不尽是由荀子设计的封建中央集权下的政治制度;在学术上,所遵循的也并不尽是荀子开创的走入社会实践的儒学。梁启超的这句断语不符合两千年的真实状况,在总体上是不恰当的。
从秦汉到唐宋明清两千年间,封建统治者使用的是孔孟之道,是“人之初,性本善”,是“君权神授”。皇帝的圣旨上第一句话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为在孔孟的学问里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治国方略,那些御用学者们才盗用了一些荀子的“礼法治国”“王霸并举”思想,封建统治者并没有真正实行荀子的治世的基本理论。
我们可以把荀子的治世理念概括为这样三个要点:第一,“性恶论”是荀子治世理论的哲学基础,君王与百姓都要不断改造恶的本性,人世间才会有善良,国家才会有仁政;第二,“立君为民”是荀子治世理论的根基,君王不为民,人民就可以将其推翻;第三,“隆礼重法”是荀子治世理论的施政方略,德主刑辅,缺一不可。此三者结成一体治理国家,就会使社会和谐,长治久安。
我们可以将荀子的治世理想简化为这样的模式:
性恶论十立君为民十隆礼重法^1走向〉社会和谐,长治久安。
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推崇孔孟之道,实行的是“君权神授”“阳儒阴法”。
我们可以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模式简化为:
性善论十君权神授十阳儒阴法^1走向〕朝代更迭,封建轮回。
如今有学者写文章,论述荀子的思想与孔孟的理论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是的,荀子与孔孟的思想有许多相同点,比如同样主张实行“仁政”,同样主张社会的理想是“大同”。正因如此,他们才同属儒家。但是,荀子的思想与孔孟有许多质的不同,孟子主张人性善,要人之一生守善。荀子主张人性恶,要人之一生“化性起伪”,改恶从善。目标同是一个“善”字,然而一个是“守”,一个是“化”;一个认为“善”是本性,一个认为“恶”是本性,岂能混为一谈?孔子主张的“礼”是恢复“周礼”,荀子主张的“礼”是创建礼义规范制度;一个是复旧,一个是创新,能一样吗?孔孟的理论如同挂在天上的月亮,看得见,够不着,不能实行,使得儒学陷入无人理睬的境地;而荀子的理论看得见,抓得住,可实行,为儒学开辟了一条指导社会实践的途径。
否定荀子与孔孟的区别,就是否定荀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伟大贡献,也是否定在封闭保守的儒学之外还有一个开放进取的儒学。
荀子的治世理论和孔孟是两种儒学,两种世界观,指导的是两种社会实践,形成的是两种治世模式。荀子与孔孟既有共同点,更有天壤之别。有句话叫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荀子与孔孟同属儒学,但他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不能混之为一。
荀子是诸子百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属于杂家。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不少历史文化学者用新的观点来研究与评价荀子。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认为“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集了百家的大成的,属‘杂家’”。①郭沫若的这个评价给了荀子一个新的定位。
不过这个定位并不准确,因为荀子的思想虽然综合了诸子百家的学问,但是荀子的思想并不是一个杂乱的拼盘,而是一个以性恶论为哲学基础的完整体杀。
4^荀子属于法家。
由于荀子的两个弟子李斯和韩非是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因此不少人把荀子归之为法家。南宋理学家朱熹早就说过荀卿则全是申韩。”①把荀子归属于法家。
所谓“申”,就是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思想家申不害。申不害大约生活在公元前四二〇年到公元前三三七年,比荀子年长。以“术”著称,著有《申子》。韩国人。韩昭侯用他为丞相,主持韩国的改革,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荀子批评申不害,同时也吸收了申不害的一些法家思想。
所谓“韩”,就是韩非。韩非是荀子的弟子。如果说荀子接受了申不害的一些思想,可以。如果荀子接受了韩非的思想,就不对了。
荀子以儒家学说为基点集诸子百家学说之大成,他在学说中吸收了法家的思想,却仍然属于儒家,不属于法家。“文革”中依然把荀子作为“法家理论的奠基人”推崇,说荀子“阐明了一条完整的法家政治路线”'把荀子与儒家思想完全对立起来,这是对荀子思想的扭曲。
5^荀子是后期儒家的代表。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六十多年,对荀子的研究空前繁荣,论述荀子的著作和文章层出不穷,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荀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侯外庐说:“荀子是后期儒家的伟大代表,他始终没有离开儒家的立场。”③荀子究竟是儒家,还是法家,还是杂家?众说不一。侯外庐在史学的权威著作上给予认定,荀子属于儒家。
&nb... -->>
从清朝末年到五四运动,中国社会在文化上经历了一场大反思、大觉醒,对荀子的认识也有了一个大的转折,抛弃了历史对荀子的偏见和歧视。到新中国建立以后,尤其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荀子学说的研究热潮,研究荀子的文章和专著层出不穷。对荀子做出了新的解读,对荀子的思想和历史地位给予重新评价,但是认识并不统一。
现代以来对荀子的认识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荀子是“后圣”一孔子之后的唯一圣人。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说,“自仲尼而后,孰为后圣?曰:……惟荀卿足以称是。”①在章太炎看来,自孔子之后,除了荀子,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够称得起圣人。
章太炎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国学大师。鲁迅是章太炎的学生,他说章太炎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章太炎张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反抗权威和反抗一切束缚。他博大精深的学术功夫,不仅为他的学生所敬重,也为他同代同辈的人所敬佩,就是在政治、文化、学术观念上和他见解不同甚至截然对峙的人也不能不佩服。
章太炎最初曾经追随过维新派,后来因为思想不一致很快分道扬镳。章太炎坚决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国家。他不赞成维新派的托古改制。维新派发起“排荀运动”,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将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的罪责完全归罪于“荀学”,这是对
荀子的有意误读,让章太炎不能接受。章太炎为人正直,性情刚烈,他曾经为反抗清政府的统治被捕入狱,曾经在总统府门外大骂袁世凯。维新派的排荀运动,使得坚持真理和正义的章太炎忍无可忍,他运用深厚的国学功力,书写文章,首先写下《尊荀》,而后又写下《后圣》,以此来表明自己对荀子的观点。
他认为荀子和孔子的思想完全一致。他在《订孔》自注中说:“荀卿学过孔子,尚称颂以为本师。”所以,他把孟子放在一边,把荀子作为孔子的唯一继承人看待,尊荀子为“后圣”,说荀子是唯一能够和孔子并肩称得起圣人的人。
1中国两千年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
梁启超是近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早年追随老师康有为,极力推崇孔子、孟子,而贬低荀子。在戊戌变法的时候,他和谭嗣同等人同是“排荀运动”的主将。但是,到了晚年,梁启超对过去热情参与的“排荀运动”进行反思,对荀子的看法有了根本的改变。
一**八年,在他和康有为、谭嗣同一起推动戊戌变法的时候,他写下一篇文章叫《论支那宗教改革》,文中说:“自秦汉以后,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认为秦汉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所实行的都是荀子的思想,背叛了孔孟的教导。中国的衰败萎缩是由于“误六经之精意,失孔教之本旨”。因此,要想振兴中国,就必须进行思想革命,回归孔教真旨,推翻支配中国政治学术两千余年的荀子之学。
可是,到了一九二三年,他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时候接受《清华周刊》记者的邀请,向青年学生推荐国学入门的《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他把《荀子》和《论语》《老子》《庄子》《诗经》等书目并列在一起,而且还写了指导青年如何阅读《荀子》的《读〈荀子〉法》。给青年指示研究荀子的门径。他说:“读《孟子》之益处在发扬志气,读《荀子》之益处在锻炼心能。二者不可偏废。”举出《荀子》中重要的文章要青年精读,还说荀子“其学说之含有永久性者一即并非对于时代问题发
言者,则无论何时皆可以咨其严刻之评骘也”。①
这说明晚年的梁启超已经不是一个排荀派,而是一个把荀子和孔子、孟子、老子同等看待的学者。
他过去所说的“自秦汉以后,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和谭嗣同在《仁学》中说的“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同有一个目的,为了批判的需要,他们有意把荀子推到铁鏊子上煎烤。
从秦汉到清朝的两千多年间,在政治体制上,所实行的并不尽是由荀子设计的封建中央集权下的政治制度;在学术上,所遵循的也并不尽是荀子开创的走入社会实践的儒学。梁启超的这句断语不符合两千年的真实状况,在总体上是不恰当的。
从秦汉到唐宋明清两千年间,封建统治者使用的是孔孟之道,是“人之初,性本善”,是“君权神授”。皇帝的圣旨上第一句话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为在孔孟的学问里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治国方略,那些御用学者们才盗用了一些荀子的“礼法治国”“王霸并举”思想,封建统治者并没有真正实行荀子的治世的基本理论。
我们可以把荀子的治世理念概括为这样三个要点:第一,“性恶论”是荀子治世理论的哲学基础,君王与百姓都要不断改造恶的本性,人世间才会有善良,国家才会有仁政;第二,“立君为民”是荀子治世理论的根基,君王不为民,人民就可以将其推翻;第三,“隆礼重法”是荀子治世理论的施政方略,德主刑辅,缺一不可。此三者结成一体治理国家,就会使社会和谐,长治久安。
我们可以将荀子的治世理想简化为这样的模式:
性恶论十立君为民十隆礼重法^1走向〉社会和谐,长治久安。
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推崇孔孟之道,实行的是“君权神授”“阳儒阴法”。
我们可以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模式简化为:
性善论十君权神授十阳儒阴法^1走向〕朝代更迭,封建轮回。
如今有学者写文章,论述荀子的思想与孔孟的理论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是的,荀子与孔孟的思想有许多相同点,比如同样主张实行“仁政”,同样主张社会的理想是“大同”。正因如此,他们才同属儒家。但是,荀子的思想与孔孟有许多质的不同,孟子主张人性善,要人之一生守善。荀子主张人性恶,要人之一生“化性起伪”,改恶从善。目标同是一个“善”字,然而一个是“守”,一个是“化”;一个认为“善”是本性,一个认为“恶”是本性,岂能混为一谈?孔子主张的“礼”是恢复“周礼”,荀子主张的“礼”是创建礼义规范制度;一个是复旧,一个是创新,能一样吗?孔孟的理论如同挂在天上的月亮,看得见,够不着,不能实行,使得儒学陷入无人理睬的境地;而荀子的理论看得见,抓得住,可实行,为儒学开辟了一条指导社会实践的途径。
否定荀子与孔孟的区别,就是否定荀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伟大贡献,也是否定在封闭保守的儒学之外还有一个开放进取的儒学。
荀子的治世理论和孔孟是两种儒学,两种世界观,指导的是两种社会实践,形成的是两种治世模式。荀子与孔孟既有共同点,更有天壤之别。有句话叫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荀子与孔孟同属儒学,但他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不能混之为一。
荀子是诸子百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属于杂家。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不少历史文化学者用新的观点来研究与评价荀子。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认为“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集了百家的大成的,属‘杂家’”。①郭沫若的这个评价给了荀子一个新的定位。
不过这个定位并不准确,因为荀子的思想虽然综合了诸子百家的学问,但是荀子的思想并不是一个杂乱的拼盘,而是一个以性恶论为哲学基础的完整体杀。
4^荀子属于法家。
由于荀子的两个弟子李斯和韩非是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因此不少人把荀子归之为法家。南宋理学家朱熹早就说过荀卿则全是申韩。”①把荀子归属于法家。
所谓“申”,就是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思想家申不害。申不害大约生活在公元前四二〇年到公元前三三七年,比荀子年长。以“术”著称,著有《申子》。韩国人。韩昭侯用他为丞相,主持韩国的改革,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荀子批评申不害,同时也吸收了申不害的一些法家思想。
所谓“韩”,就是韩非。韩非是荀子的弟子。如果说荀子接受了申不害的一些思想,可以。如果荀子接受了韩非的思想,就不对了。
荀子以儒家学说为基点集诸子百家学说之大成,他在学说中吸收了法家的思想,却仍然属于儒家,不属于法家。“文革”中依然把荀子作为“法家理论的奠基人”推崇,说荀子“阐明了一条完整的法家政治路线”'把荀子与儒家思想完全对立起来,这是对荀子思想的扭曲。
5^荀子是后期儒家的代表。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六十多年,对荀子的研究空前繁荣,论述荀子的著作和文章层出不穷,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荀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侯外庐说:“荀子是后期儒家的伟大代表,他始终没有离开儒家的立场。”③荀子究竟是儒家,还是法家,还是杂家?众说不一。侯外庐在史学的权威著作上给予认定,荀子属于儒家。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