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小说网 www.41xs.net,材料为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郭逸铭的桌上放着一张报纸,正面头版头条是一张大幅黑白照片。照片中,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大妈拿着一支黑色的翻盖手机,正紧贴着耳朵打电话,在她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他看着这幅文章配图,脸上也流露出一丝笑容。
这位大妈好像姓赵,是一位个体户餐馆老板。在拿到手机以后,别的人都规规矩矩地回到自己位置,只有她很不客气地让技术人员帮她安装好了手机电池,然后现场打给了她的老伴,当时她那声“翠花胡同的刘大妈吗,我赵桂仙啊,麻烦您叫一下我老伴来听电话”,把全场所有人都逗乐了。
这也算是启用仪式上最大的亮点了吧。
由于这一幕太具有戏剧性了,所以在很多报刊上都采用了这幅照片作为文章配图,照片上赵大妈那欢欣的笑容,的确非常应景。
他不知道的是,这幅照片在档案馆永久地被保留了下来。后来人们在谈到这个时代,谈到移动电话业务在国内的发展时,大都引用了这张照片,并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缩影,而凝聚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不过在仪式结束之后,他还从几位部长的闲谈中了解到,国内正准备在明年再一次提高工矿企业单位的工资收入。据说预计将是一次大幅度的提升,将保证至少一半职工的收入达到一百元以上。
这次涨工资的目的,是因应国内经济发展需要而制定。
国内现在工业消费品呈现出的是供销两旺的大好局面,工厂三班倒赶着生产群众需要的各种家用生活品,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收录两用机,二十四小时连轴转还供不应求。
但在这股旺盛的需求背后,国内看到的却是人民工资收入与工业品生产之间的巨大落差。
计委方面认为,目前这股巨大的消费热潮,是来自于十多年只求精神、忽视物质,从而对人民物质生活需求极力压制之后的总爆发。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为了追回失去的十年时间,极力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过上西方先进国家的生活,因此不惜拿出毕生积蓄,购买各种现代化电器产品。
但从根本而言,现在的工业品价格还是太高,超出了群众的收入承受能力。
一辆自行车一百多两百块、一台双卡收录两用机六百多快、一台洗衣机四五百块,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负担,他们要不吃不喝好几个月乃至一年才能买得起。而事实上,他们收入中绝大部分要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所以购买一件工业品所需的时间更长,很多家庭在制定购买计划时都是精打细算,什么东西先买、什么后买,买了这样东西,就没钱再买其它东西。
依靠着国内巨大的数量优势,暂时来说各厂家销售的东西都能卖得出去。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居民积蓄被这一波消费狂潮花光以后,国内工业品销售很可能会陷入低谷,而且由于居民收入是如此之低,预计的经济寒冬可能会非常漫长。
为了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就必须让居民手中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于是计委、财政部等制定了一个新的工资增长计划。
郭逸铭对于工资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
从他的角度来说,人民手头宽裕了,就有更多的钱来购买各种工业品,其中自然也就包括手机。而且对于每月35元的固定月租费和几块钱的电话费,也有了更大的承受能力,国内移动电话业务大发展也就有了坚实的消费基础。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又会带来另一个后遗症,那就是通货膨胀。
城镇居民工资涨了,粮食肉禽蛋农产品价格涨不涨?不涨,还是统购统销,那农民就等于收入在降低,生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广大农民来说非常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可如果涨也不是办法,粮食是一切生产生活的基础,可以说是类似于指标性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它的涨价,又必然会带动所有商品跟着涨价。
如此一来,就抵消了工资上涨带来的好处,人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仍然没有增加多少,未必就能达到国内政策制定者的预定期望。
对于企业来说也不见得是好事。
国内现在还是计划经济,由于考虑到国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工业品的价格定得就很低。由此,也连带着上游的初级制造业、原材料行业的价格提不起来,从而才有了计划价格和计划外价格两种价格。
计划价格是为了保证工业品价格而强行压低的行业价格,计划外价格则是国家允许企业拥有一定自主权以后,超出计划外多生产的一部分产品,可以以高于计划价格的定价向外销售。
据郭逸铭了解,为了维持这个全国一盘棋的超低价格体系,绝大多数的企业利润都非常微薄。他们的生产成本,其中有百分之五十左右是原材料价格,又有不到百分之二十是人力成本,还有半分之十几是电费、设备折旧费等企业营运成本,毛利率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还略低一点。
毛利率扣去税收,然后国营企业利润都是要上缴的,实际企业留存利润几乎就少得可怜。
现在如果人力成本猛然上升,在不放开价格的前提下,几乎会将利润全都吃掉。这样高昂的人力成本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将是沉重的打击,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会出现亏损经营的情况。
而如果放开价格……,那还是通货膨胀!
陈部长等人告诉他国家的这个决定,也是预料到了机械、电子等行业将会面临的冲击,想问一下他这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有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方法。
可惜郭逸铭对此也是爱莫能助。
他是一个非常有优秀的科研技术人员,但却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不可能有什么救世良方。
他只能从技术角度给出建议,即提高劳动生产率。
只有提升劳动生产率,通过增加单位产能来分摊劳动者增长的工资,才有可能降低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
但对于这个建议,他也好、几位部长也好,都只能沉默以对。
这就涉及到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不上缴利润那么还有钱来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更加先进的生产线。可企业不上缴利润,国家的收入就会急剧减少,目前刚刚有些好转的经济就可能会受到严重挫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让企业上缴利润,他们就真的会用于技术改造?
这也是一个未知数。
其实还有一个巨大的隐忧,就是从建国到现在已经有34年了。
国内自五十年代开始大量引进苏联技术,开始国内的工业建设,最早的一批工人也有四十来岁,再有十年时间就即将大批退休。
按国内的退休制度,退休工人的工资、医疗是由企业所负担。面对十年以后退休潮,企业将同时负担起一线工人和退休工人两批工人,人力成本将陡增一倍以上(退休工人的医疗开支将占很大比例)!
其实这个苗头现在已经渐渐浮现出来。
大批知青返城以后,许多人顶... -->>
郭逸铭的桌上放着一张报纸,正面头版头条是一张大幅黑白照片。照片中,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大妈拿着一支黑色的翻盖手机,正紧贴着耳朵打电话,在她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他看着这幅文章配图,脸上也流露出一丝笑容。
这位大妈好像姓赵,是一位个体户餐馆老板。在拿到手机以后,别的人都规规矩矩地回到自己位置,只有她很不客气地让技术人员帮她安装好了手机电池,然后现场打给了她的老伴,当时她那声“翠花胡同的刘大妈吗,我赵桂仙啊,麻烦您叫一下我老伴来听电话”,把全场所有人都逗乐了。
这也算是启用仪式上最大的亮点了吧。
由于这一幕太具有戏剧性了,所以在很多报刊上都采用了这幅照片作为文章配图,照片上赵大妈那欢欣的笑容,的确非常应景。
他不知道的是,这幅照片在档案馆永久地被保留了下来。后来人们在谈到这个时代,谈到移动电话业务在国内的发展时,大都引用了这张照片,并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缩影,而凝聚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不过在仪式结束之后,他还从几位部长的闲谈中了解到,国内正准备在明年再一次提高工矿企业单位的工资收入。据说预计将是一次大幅度的提升,将保证至少一半职工的收入达到一百元以上。
这次涨工资的目的,是因应国内经济发展需要而制定。
国内现在工业消费品呈现出的是供销两旺的大好局面,工厂三班倒赶着生产群众需要的各种家用生活品,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收录两用机,二十四小时连轴转还供不应求。
但在这股旺盛的需求背后,国内看到的却是人民工资收入与工业品生产之间的巨大落差。
计委方面认为,目前这股巨大的消费热潮,是来自于十多年只求精神、忽视物质,从而对人民物质生活需求极力压制之后的总爆发。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为了追回失去的十年时间,极力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过上西方先进国家的生活,因此不惜拿出毕生积蓄,购买各种现代化电器产品。
但从根本而言,现在的工业品价格还是太高,超出了群众的收入承受能力。
一辆自行车一百多两百块、一台双卡收录两用机六百多快、一台洗衣机四五百块,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负担,他们要不吃不喝好几个月乃至一年才能买得起。而事实上,他们收入中绝大部分要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所以购买一件工业品所需的时间更长,很多家庭在制定购买计划时都是精打细算,什么东西先买、什么后买,买了这样东西,就没钱再买其它东西。
依靠着国内巨大的数量优势,暂时来说各厂家销售的东西都能卖得出去。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居民积蓄被这一波消费狂潮花光以后,国内工业品销售很可能会陷入低谷,而且由于居民收入是如此之低,预计的经济寒冬可能会非常漫长。
为了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就必须让居民手中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于是计委、财政部等制定了一个新的工资增长计划。
郭逸铭对于工资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
从他的角度来说,人民手头宽裕了,就有更多的钱来购买各种工业品,其中自然也就包括手机。而且对于每月35元的固定月租费和几块钱的电话费,也有了更大的承受能力,国内移动电话业务大发展也就有了坚实的消费基础。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又会带来另一个后遗症,那就是通货膨胀。
城镇居民工资涨了,粮食肉禽蛋农产品价格涨不涨?不涨,还是统购统销,那农民就等于收入在降低,生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广大农民来说非常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可如果涨也不是办法,粮食是一切生产生活的基础,可以说是类似于指标性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它的涨价,又必然会带动所有商品跟着涨价。
如此一来,就抵消了工资上涨带来的好处,人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仍然没有增加多少,未必就能达到国内政策制定者的预定期望。
对于企业来说也不见得是好事。
国内现在还是计划经济,由于考虑到国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工业品的价格定得就很低。由此,也连带着上游的初级制造业、原材料行业的价格提不起来,从而才有了计划价格和计划外价格两种价格。
计划价格是为了保证工业品价格而强行压低的行业价格,计划外价格则是国家允许企业拥有一定自主权以后,超出计划外多生产的一部分产品,可以以高于计划价格的定价向外销售。
据郭逸铭了解,为了维持这个全国一盘棋的超低价格体系,绝大多数的企业利润都非常微薄。他们的生产成本,其中有百分之五十左右是原材料价格,又有不到百分之二十是人力成本,还有半分之十几是电费、设备折旧费等企业营运成本,毛利率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还略低一点。
毛利率扣去税收,然后国营企业利润都是要上缴的,实际企业留存利润几乎就少得可怜。
现在如果人力成本猛然上升,在不放开价格的前提下,几乎会将利润全都吃掉。这样高昂的人力成本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将是沉重的打击,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会出现亏损经营的情况。
而如果放开价格……,那还是通货膨胀!
陈部长等人告诉他国家的这个决定,也是预料到了机械、电子等行业将会面临的冲击,想问一下他这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有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方法。
可惜郭逸铭对此也是爱莫能助。
他是一个非常有优秀的科研技术人员,但却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不可能有什么救世良方。
他只能从技术角度给出建议,即提高劳动生产率。
只有提升劳动生产率,通过增加单位产能来分摊劳动者增长的工资,才有可能降低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
但对于这个建议,他也好、几位部长也好,都只能沉默以对。
这就涉及到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不上缴利润那么还有钱来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更加先进的生产线。可企业不上缴利润,国家的收入就会急剧减少,目前刚刚有些好转的经济就可能会受到严重挫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让企业上缴利润,他们就真的会用于技术改造?
这也是一个未知数。
其实还有一个巨大的隐忧,就是从建国到现在已经有34年了。
国内自五十年代开始大量引进苏联技术,开始国内的工业建设,最早的一批工人也有四十来岁,再有十年时间就即将大批退休。
按国内的退休制度,退休工人的工资、医疗是由企业所负担。面对十年以后退休潮,企业将同时负担起一线工人和退休工人两批工人,人力成本将陡增一倍以上(退休工人的医疗开支将占很大比例)!
其实这个苗头现在已经渐渐浮现出来。
大批知青返城以后,许多人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