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小说网 www.41xs.net,一品公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消息确切吗?”
内书房中摆了很多书籍。可这里并不是看书之所,而是朱棣办公的地方。
书房里放置了一张硕大的枣木床,床头有个专门存放文件的吉庆双鱼柜,可以保证皇帝可以随手拿到需要的文书奏章等物。朱棣有在床上处理国家大事的习惯,专门让宫人在床上铺好了厚厚的垫子,可以半躺半坐的处理一些国事政事。有时候甚至让人把御膳端到床上,一边批阅奏章一边吃饭,这些年以来,这已经成为惯例。
做个皇帝也不容易,尤其是做个有所作为的皇帝,则更加不易。初更不睡,五鼓难眠,一有边报灾荒,更要随时应对处理,稍微懈怠就会出乱子……
把内阁六部彻底架空的朱棣过分的集中了权利,这也就需要他本人亲自处理更多事务,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 还在现如今的大明朝已经开始走上正轨,无论军政民事,都有章可循,不必浪费很多心思。真正让朱棣忧心的还是两个儿子。
黝黑带红的枣木床下首,站立着一个穿飞鱼服的锦衣卫。穿的是从五品服色,正低头垂手的等候着朱棣的问询。
朱棣从堆积在炕桌上的文件底层,抽出一份奏报,交给旁边的锦衣卫:“你再好好看看,这个消息是不是确切?”
锦衣卫双手接过,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看了两遍,很谨慎的说道:“回皇上的话,这份情报是臣亲自过手,绝对准确。”
五品的锦衣卫官职真的不算很高,可这个时候的锦衣卫可不归那些厂公管理,而是由朱棣本人直辖,基本等于皇帝的本部亲卫。平时都可以不必理会各部各衙,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不必理会大明朝的律法——这是凌驾于律法之上而且只效忠朱棣本人的组织。在所有的锦衣卫当中,从五品已经是极高的级别了。
朱棣微微停顿了片刻,面上不带丝毫表情语气之中也听不出什么喜怒,很平淡的再一次问道:“这个东西事关重大,朕要你再次保证,奏报之中是不是有夸大之言?是不是有不实之处?”
从五品的锦衣卫头目微微后退半步,行礼道:“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这些情报没有丝毫夸大没有半点不实。正因为事关重大,臣才反复确认,耽搁了六个月,铁证如山,绝对不会出错……”
朱棣面色之中不见丝毫波澜,很随意的挥挥手:“好。你下去吧,此时不可对任何人提起……”“是。”锦衣卫躬身退下
等到锦衣卫头目退下之后,朱棣唤来老侍卫刘成:“今日当值的侍卫是你安排的?”
因为刘成是朱棣身边的老心腹了,所以对于皇帝本人的安全工作朱棣一直很放心的交给刘成去做,从来也没有过问过。
听到皇帝问起,精明干练的刘成就知道肯定是出大事了,要不然皇帝不会问起这个。
刘成并没有去猜测究竟出了什么事情,而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回万岁的问,内书房和乾清宫的当值卫士是臣亲手安排,因为万岁曾交代今晚不去柔仪宫,所以那边不是臣亲手布置……”
刘成这种资格老而且深得朱棣信赖的老人物,只负责皇帝本人的安全保卫工作,至于其他地方,就有别的侍卫管理了。
朱棣似乎漫不经心的说道:“那我就放心了,内书房这边再加几个侍卫吧……”
皇宫的侍卫当值都有规矩,哪里安排多少人手都有章法,如朱棣这样临时要求加强内卫保护,肯定是事出有因,但是刘成不会问原因,也从来不管是什么原因,应了一声很快调集来八个侍卫……
朱棣面如止水的端起茶碗。很平静的说道:“好了,传煦儿进来吧。”
刘成是燕王府中的老侍卫了,在朱棣还没有封燕王之前就是他身边的老人,对于朱棣父子都很熟悉。作为一个父亲,见自己的儿子之时还要专门加强保卫力量,这已经足以说明一件事情:朱高煦要完蛋了。
皇家之事,不是刘成这样的身份可以插嘴的,刘成老老实实的按照朱棣的吩咐去传唤已经在外边侯了小半个时辰的朱高煦……
刘成在前,朱高煦在后,穿越重重廊阁,刘成意有所指的说道:“汉王啊,皇上好像不怎么顺心,一会奏对的时候你要小心些……”
作为一个看着朱高煦长大的老人,能够做到的也只有这一点了。
很明显朱棣已经不再信任朱高煦,很可能今天就要对下手,虽然刘成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朱棣刚刚所做的一切已经足以证明这个推断了……
汉王朱高煦笑呵呵的应着,很快就到了内书房。
报门之后,就听到书房里的朱棣笑着应了一声:“煦儿进来吧,刘成,给煦儿看个座!”
明明要对自己的儿子下手了,居然还能笑的如此自然,刘成只能低着头搬来坐器。
朱高煦谢了座之后,朱棣和随意的问了一些朱高煦正在办理的差事,略略的夸奖了几句之后说道:“那天你给皇后送的那个药叫什么来着?就是看起来象石头一样的东西……”
朱高煦笑着回答:“回父皇的问,那叫做龙涎玉,其实不是石头也不是玉,而是南洋小邦的特产,有理气润肺之功效。儿臣特意托人带回来孝敬母后……”
“嗯,那个东西不错,皇后服用之后很有镇咳的功效,一直夸你有孝心,朕也很喜欢……”朱棣随手在身上摸了摸,也没有摸到什么东西,哈哈一笑道:“朕身上也没有带什么好玩意儿,今天就不赏你了,回头让皇后赏你点好吃的点心吧!”
朱高煦笑着说道:“这本是儿臣应尽的孝道,如何敢要什么赏赐?”
“嗯,不错,百善孝为先,这一点你做的很好,这也是你唯一的优点了。”朱棣语气一顿,从身边拿出一条明黄色的绫丝绦,交给旁边的刘成:“将煦儿拿下吧,发回凤阳看守祖陵,皇后若是问起,就说煦儿出外办差事去了。”
所谓的发回凤阳看守祖陵,其实就圈进高墙于世隔绝,犯了错误的皇室成员多是先接受这种惩罚,然后再具体定罪……
不亏是皇帝,刚才还父父子子和和睦睦。眨眼间就翻脸无情,说拿下就拿下。
刘成稍微犹豫了一下,想对朱高煦说什么,终于没有开口,而是依照皇帝之言用明黄色的绫丝绦捆绑朱高煦……
朱棣下意识的看了看外面的几个侍卫,朱高煦若是反抗或者忤逆的话,那几个侍卫立刻就会冲进来……
朱高煦很明显的呆住了,脸色涨的通红,大声询问:“父皇,这是……这是怎的了?”
朱棣道:“你犯了不该犯的错误,朕只能如此。”
“儿臣身犯何罪?请皇上明示!”
若是别人犯了这样的弥天大错。朱棣肯定要诛其九族的。现在看儿子被捆绑着跪在下边,朱棣重重的叹息了一声:“这几年来,你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实力扩张太速。这些多是要用钱的,朕一直很奇怪你哪来的这么多钱。前几年你还可以说是林三洪报效给你,毕竟扬州的钱财那是扬州的,只要按照律法交给了朝廷的那一部分,剩下多少朝廷也不好去理会。可是这两年你连三品京官都搭上了好几个,上上下下花去的银钱也不在少数,如今的扬州知府的朕的钦点之人,绝不会再给你一分一毫银子,那么你的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不管是百官还是皇子,都是拉帮结派,在下边的官吏当中,完全就是公开的事情,即使是对皇帝,也可以算是半公开了。这本身并不算是如何严重,关键是钱。
如朱高煦这样的皇子,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产业,确实有些来钱的路子,但是这些正经路子能也赚不了太多,基本就是可以维持一个王爷的体面。要是收买官僚,壮大势力,那点钱连塞牙缝都不够。
当初林三洪为扬州知府的时候,把扬州打造成了一座金山,可那么多的钱是属于扬州府台衙门的,不是属于朱棣这个皇帝的。朝廷的手再长也伸不过去(集体财产和国家财产这两个概念想必不需要再解释了吧?),林三洪作为汉王的铁杆,明里暗里肯定给朱高煦垫了不少,这点灰色收入虽然上不了台面,也不算真正的大事,只要没有严重要需要朝廷过问的地步。
林三洪守着一座金山,几乎可以给汉王提供无限的财力支持,这对老老实实经营的大王爷朱高炽而言,确实有点不公平。而想看儿子真正本事的朱棣自然不能让汉王开这样的“外挂”,所以明明知道林三洪应该留任扬州,依旧把他给调开了。
可是调开了林三洪之后。汉王依旧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一般,实力急剧扩张,这自然会引起朱棣的警觉,所以暗自派人追查。
汉王偷运禁物给蒙古人是一条很重要的收入途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是触犯国法的勾当,所以做的很隐秘,无孔不入的锦衣卫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终于抓住了汉王朱高煦走私资敌的真凭实据。
当初这些证据摆在朱棣面前的时候,朱棣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情,胆子也太大了吧?
是不是有人陷害朱高煦?皇帝御驾亲征和蒙古人拼的你死我活,皇子在背后资助敌人,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
就算是有了真凭实据,朱棣依然不敢轻信,又让锦衣卫去核实去确认,又过了大半年之后,已是铁证如山了。
这些年来走私到蒙古的物资,尤其是最近这些多半年来,武器都开始偷运出去了,所以的目标都指向了汉王朱高煦,证据确凿想赖也赖不掉。
朱棣大为震怒,直接就对儿子下手了。
两个儿子为了太子之位,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出格的举动,朱棣并不是不知道这些。对于那些小错小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他自己就是藩王出身,知道下边的这些勾当……
为了自己的壮大,不择手段到这种地步,已经大大越过了朱棣的底线,再也无法容忍……
“父皇问的是那些钱?”朱高煦低着头稍一思量,旋即说道:“那是儿臣自己赚来的……”
“一派胡言!”朱棣抓起炕桌上的镇纸要砸朱高煦,这也太能扯了。给蒙古人运送物资既然还能说是自己赚回来的……
其实朱棣还是和喜欢朱高煦这个儿子,想想以后他很可能要一辈子圈禁到高墙之中,再难见到世人,心中也是一软,缓缓放下手中的镇纸,努力把语气放的很平稳:“煦儿,你真的认为朕不知道你做了什么?那是资敌呀,为了你一己之私而动摇国本,朕又如何能容你?”
其实朱高煦已经猜到父亲为什么要对自己下手了。
要不是因为资敌的事情,父亲不至于这样。
跪在地上的朱高煦抬头问道:“父皇可是说的私运物资到蒙古一事?”
朱高煦不问还好,这一问差一点没有把朱棣气死。明明知道私运是犯法的事情,也知道这事情的严重性,这么说等于是亲口承认了,那个事情根本就是他做的,而不是什么下属瞒着他去做。
朱棣大怒之下,再次抓起镇纸,劈手就砸在朱高煦的脑袋上。
“咣”的一声响动,砸的朱高煦头破血流。
朱高煦还是抬着头,努力让脸上挂着笑容:“这个事情确实是有的,儿臣已经做了……做了两三年吧。仔细想想,确实是孟浪了,应该先知会父皇……”
这种事情已经做了两三年了,而且还要知会皇帝?朱棣真的怀疑这个儿子是不是疯了,下意识的再次伸手在炕桌上乱摸,想要随手抓起什么东西再砸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刘成看出事情有异,急忙提醒:“皇上且熄雷霆,臣看汉王似有下情……”
“什么下情?”朱棣真的是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面色狰狞的咆哮起来:“资敌就是资敌,还能有什么下情?”
朱高煦不慌不忙的磕头,说道:“请父皇屏退左右,儿臣禀报……”
“不必,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刘成犹豫着说道:“皇上,臣还是……还是回避一下吧。”
“回避什么,他都不怕丑,还怕人知道么?”
朱高煦还是跪着,整理一下思路说道:“儿臣府中有一本细账,详细记录私运货物的种种桩桩,拢共从中渔利约莫七十万贯,已为我大明收拢蒙古部落十三,这十三个部落又攻占八个其他部落,总人口不到三十万,占地东西长一千七百余里,南北阔六百余里,不日将再有大战,预计可将版图再次拓展两百余里,新增人口两万四千……”
朱棣愣住了,不明白朱高煦说的是什么,而朱高煦还在不停的往下说:
“共计交易回精良战马六百余匹,生革一万四千余张,另有毛毡杂物无算……”
“十三部总共有精锐骑兵八千九百,战兵约莫一万一千上下,若帖木儿进犯,全力一击倾巢而动的话,各色战兵杂兵混合,总兵力不会低于八万。虽然定非帖木儿的对手,可作为先锋替我大明抵挡一阵,应该够了!”
帖木儿这个人物虽然距离大明朝有万里之遥,其实对于朱棣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当初洪武太祖抗元的时候,帖木儿曾遣使前来协商共同抵抗蒙古事宜,帖木儿和朱元璋是东方和西方对抗蒙古最只要的力量,双方的实力可是说是不相上下。只不过因为朱元璋动手早成事也在,朱元璋开国的时候帖木儿还在荒漠里打游击呢。后来双方各自建立帝国开辟疆土,两个帝国一前一后崛起与东西两个方向。
帖木儿崛起之初,双方还互派使节。后来帖木儿在西方渐渐势大,有了入侵大明的念头,曾两次斩杀大明使节,两次意图打通到大明的通道。只是因为西边出了乱子,才没有实现。自永乐朝以来,又在两年前斩杀了永乐使节,厉兵秣马准备把势力拓展到东方……
自从北元逐渐衰落之后,其实草原上分崩离析混战不休的蒙古势力已经不能从根本上对大明朝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放眼四顾,也只有帖木儿才算是朱棣在同一个等量级上的对手。
朱棣也在暗中防范帖木儿帝国,只是没有想到朱高煦已经抢先下手了。
让朱棣感到奇怪的是,朱高煦说起蒙古草原上的那些部落之时,好像是在说自己的队伍一样!什么时候遥远的蒙古部落归属汉王管辖了... -->>
“这个消息确切吗?”
内书房中摆了很多书籍。可这里并不是看书之所,而是朱棣办公的地方。
书房里放置了一张硕大的枣木床,床头有个专门存放文件的吉庆双鱼柜,可以保证皇帝可以随手拿到需要的文书奏章等物。朱棣有在床上处理国家大事的习惯,专门让宫人在床上铺好了厚厚的垫子,可以半躺半坐的处理一些国事政事。有时候甚至让人把御膳端到床上,一边批阅奏章一边吃饭,这些年以来,这已经成为惯例。
做个皇帝也不容易,尤其是做个有所作为的皇帝,则更加不易。初更不睡,五鼓难眠,一有边报灾荒,更要随时应对处理,稍微懈怠就会出乱子……
把内阁六部彻底架空的朱棣过分的集中了权利,这也就需要他本人亲自处理更多事务,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 还在现如今的大明朝已经开始走上正轨,无论军政民事,都有章可循,不必浪费很多心思。真正让朱棣忧心的还是两个儿子。
黝黑带红的枣木床下首,站立着一个穿飞鱼服的锦衣卫。穿的是从五品服色,正低头垂手的等候着朱棣的问询。
朱棣从堆积在炕桌上的文件底层,抽出一份奏报,交给旁边的锦衣卫:“你再好好看看,这个消息是不是确切?”
锦衣卫双手接过,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看了两遍,很谨慎的说道:“回皇上的话,这份情报是臣亲自过手,绝对准确。”
五品的锦衣卫官职真的不算很高,可这个时候的锦衣卫可不归那些厂公管理,而是由朱棣本人直辖,基本等于皇帝的本部亲卫。平时都可以不必理会各部各衙,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不必理会大明朝的律法——这是凌驾于律法之上而且只效忠朱棣本人的组织。在所有的锦衣卫当中,从五品已经是极高的级别了。
朱棣微微停顿了片刻,面上不带丝毫表情语气之中也听不出什么喜怒,很平淡的再一次问道:“这个东西事关重大,朕要你再次保证,奏报之中是不是有夸大之言?是不是有不实之处?”
从五品的锦衣卫头目微微后退半步,行礼道:“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这些情报没有丝毫夸大没有半点不实。正因为事关重大,臣才反复确认,耽搁了六个月,铁证如山,绝对不会出错……”
朱棣面色之中不见丝毫波澜,很随意的挥挥手:“好。你下去吧,此时不可对任何人提起……”“是。”锦衣卫躬身退下
等到锦衣卫头目退下之后,朱棣唤来老侍卫刘成:“今日当值的侍卫是你安排的?”
因为刘成是朱棣身边的老心腹了,所以对于皇帝本人的安全工作朱棣一直很放心的交给刘成去做,从来也没有过问过。
听到皇帝问起,精明干练的刘成就知道肯定是出大事了,要不然皇帝不会问起这个。
刘成并没有去猜测究竟出了什么事情,而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回万岁的问,内书房和乾清宫的当值卫士是臣亲手安排,因为万岁曾交代今晚不去柔仪宫,所以那边不是臣亲手布置……”
刘成这种资格老而且深得朱棣信赖的老人物,只负责皇帝本人的安全保卫工作,至于其他地方,就有别的侍卫管理了。
朱棣似乎漫不经心的说道:“那我就放心了,内书房这边再加几个侍卫吧……”
皇宫的侍卫当值都有规矩,哪里安排多少人手都有章法,如朱棣这样临时要求加强内卫保护,肯定是事出有因,但是刘成不会问原因,也从来不管是什么原因,应了一声很快调集来八个侍卫……
朱棣面如止水的端起茶碗。很平静的说道:“好了,传煦儿进来吧。”
刘成是燕王府中的老侍卫了,在朱棣还没有封燕王之前就是他身边的老人,对于朱棣父子都很熟悉。作为一个父亲,见自己的儿子之时还要专门加强保卫力量,这已经足以说明一件事情:朱高煦要完蛋了。
皇家之事,不是刘成这样的身份可以插嘴的,刘成老老实实的按照朱棣的吩咐去传唤已经在外边侯了小半个时辰的朱高煦……
刘成在前,朱高煦在后,穿越重重廊阁,刘成意有所指的说道:“汉王啊,皇上好像不怎么顺心,一会奏对的时候你要小心些……”
作为一个看着朱高煦长大的老人,能够做到的也只有这一点了。
很明显朱棣已经不再信任朱高煦,很可能今天就要对下手,虽然刘成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朱棣刚刚所做的一切已经足以证明这个推断了……
汉王朱高煦笑呵呵的应着,很快就到了内书房。
报门之后,就听到书房里的朱棣笑着应了一声:“煦儿进来吧,刘成,给煦儿看个座!”
明明要对自己的儿子下手了,居然还能笑的如此自然,刘成只能低着头搬来坐器。
朱高煦谢了座之后,朱棣和随意的问了一些朱高煦正在办理的差事,略略的夸奖了几句之后说道:“那天你给皇后送的那个药叫什么来着?就是看起来象石头一样的东西……”
朱高煦笑着回答:“回父皇的问,那叫做龙涎玉,其实不是石头也不是玉,而是南洋小邦的特产,有理气润肺之功效。儿臣特意托人带回来孝敬母后……”
“嗯,那个东西不错,皇后服用之后很有镇咳的功效,一直夸你有孝心,朕也很喜欢……”朱棣随手在身上摸了摸,也没有摸到什么东西,哈哈一笑道:“朕身上也没有带什么好玩意儿,今天就不赏你了,回头让皇后赏你点好吃的点心吧!”
朱高煦笑着说道:“这本是儿臣应尽的孝道,如何敢要什么赏赐?”
“嗯,不错,百善孝为先,这一点你做的很好,这也是你唯一的优点了。”朱棣语气一顿,从身边拿出一条明黄色的绫丝绦,交给旁边的刘成:“将煦儿拿下吧,发回凤阳看守祖陵,皇后若是问起,就说煦儿出外办差事去了。”
所谓的发回凤阳看守祖陵,其实就圈进高墙于世隔绝,犯了错误的皇室成员多是先接受这种惩罚,然后再具体定罪……
不亏是皇帝,刚才还父父子子和和睦睦。眨眼间就翻脸无情,说拿下就拿下。
刘成稍微犹豫了一下,想对朱高煦说什么,终于没有开口,而是依照皇帝之言用明黄色的绫丝绦捆绑朱高煦……
朱棣下意识的看了看外面的几个侍卫,朱高煦若是反抗或者忤逆的话,那几个侍卫立刻就会冲进来……
朱高煦很明显的呆住了,脸色涨的通红,大声询问:“父皇,这是……这是怎的了?”
朱棣道:“你犯了不该犯的错误,朕只能如此。”
“儿臣身犯何罪?请皇上明示!”
若是别人犯了这样的弥天大错。朱棣肯定要诛其九族的。现在看儿子被捆绑着跪在下边,朱棣重重的叹息了一声:“这几年来,你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实力扩张太速。这些多是要用钱的,朕一直很奇怪你哪来的这么多钱。前几年你还可以说是林三洪报效给你,毕竟扬州的钱财那是扬州的,只要按照律法交给了朝廷的那一部分,剩下多少朝廷也不好去理会。可是这两年你连三品京官都搭上了好几个,上上下下花去的银钱也不在少数,如今的扬州知府的朕的钦点之人,绝不会再给你一分一毫银子,那么你的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不管是百官还是皇子,都是拉帮结派,在下边的官吏当中,完全就是公开的事情,即使是对皇帝,也可以算是半公开了。这本身并不算是如何严重,关键是钱。
如朱高煦这样的皇子,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产业,确实有些来钱的路子,但是这些正经路子能也赚不了太多,基本就是可以维持一个王爷的体面。要是收买官僚,壮大势力,那点钱连塞牙缝都不够。
当初林三洪为扬州知府的时候,把扬州打造成了一座金山,可那么多的钱是属于扬州府台衙门的,不是属于朱棣这个皇帝的。朝廷的手再长也伸不过去(集体财产和国家财产这两个概念想必不需要再解释了吧?),林三洪作为汉王的铁杆,明里暗里肯定给朱高煦垫了不少,这点灰色收入虽然上不了台面,也不算真正的大事,只要没有严重要需要朝廷过问的地步。
林三洪守着一座金山,几乎可以给汉王提供无限的财力支持,这对老老实实经营的大王爷朱高炽而言,确实有点不公平。而想看儿子真正本事的朱棣自然不能让汉王开这样的“外挂”,所以明明知道林三洪应该留任扬州,依旧把他给调开了。
可是调开了林三洪之后。汉王依旧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一般,实力急剧扩张,这自然会引起朱棣的警觉,所以暗自派人追查。
汉王偷运禁物给蒙古人是一条很重要的收入途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是触犯国法的勾当,所以做的很隐秘,无孔不入的锦衣卫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终于抓住了汉王朱高煦走私资敌的真凭实据。
当初这些证据摆在朱棣面前的时候,朱棣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情,胆子也太大了吧?
是不是有人陷害朱高煦?皇帝御驾亲征和蒙古人拼的你死我活,皇子在背后资助敌人,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
就算是有了真凭实据,朱棣依然不敢轻信,又让锦衣卫去核实去确认,又过了大半年之后,已是铁证如山了。
这些年来走私到蒙古的物资,尤其是最近这些多半年来,武器都开始偷运出去了,所以的目标都指向了汉王朱高煦,证据确凿想赖也赖不掉。
朱棣大为震怒,直接就对儿子下手了。
两个儿子为了太子之位,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出格的举动,朱棣并不是不知道这些。对于那些小错小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他自己就是藩王出身,知道下边的这些勾当……
为了自己的壮大,不择手段到这种地步,已经大大越过了朱棣的底线,再也无法容忍……
“父皇问的是那些钱?”朱高煦低着头稍一思量,旋即说道:“那是儿臣自己赚来的……”
“一派胡言!”朱棣抓起炕桌上的镇纸要砸朱高煦,这也太能扯了。给蒙古人运送物资既然还能说是自己赚回来的……
其实朱棣还是和喜欢朱高煦这个儿子,想想以后他很可能要一辈子圈禁到高墙之中,再难见到世人,心中也是一软,缓缓放下手中的镇纸,努力把语气放的很平稳:“煦儿,你真的认为朕不知道你做了什么?那是资敌呀,为了你一己之私而动摇国本,朕又如何能容你?”
其实朱高煦已经猜到父亲为什么要对自己下手了。
要不是因为资敌的事情,父亲不至于这样。
跪在地上的朱高煦抬头问道:“父皇可是说的私运物资到蒙古一事?”
朱高煦不问还好,这一问差一点没有把朱棣气死。明明知道私运是犯法的事情,也知道这事情的严重性,这么说等于是亲口承认了,那个事情根本就是他做的,而不是什么下属瞒着他去做。
朱棣大怒之下,再次抓起镇纸,劈手就砸在朱高煦的脑袋上。
“咣”的一声响动,砸的朱高煦头破血流。
朱高煦还是抬着头,努力让脸上挂着笑容:“这个事情确实是有的,儿臣已经做了……做了两三年吧。仔细想想,确实是孟浪了,应该先知会父皇……”
这种事情已经做了两三年了,而且还要知会皇帝?朱棣真的怀疑这个儿子是不是疯了,下意识的再次伸手在炕桌上乱摸,想要随手抓起什么东西再砸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刘成看出事情有异,急忙提醒:“皇上且熄雷霆,臣看汉王似有下情……”
“什么下情?”朱棣真的是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面色狰狞的咆哮起来:“资敌就是资敌,还能有什么下情?”
朱高煦不慌不忙的磕头,说道:“请父皇屏退左右,儿臣禀报……”
“不必,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刘成犹豫着说道:“皇上,臣还是……还是回避一下吧。”
“回避什么,他都不怕丑,还怕人知道么?”
朱高煦还是跪着,整理一下思路说道:“儿臣府中有一本细账,详细记录私运货物的种种桩桩,拢共从中渔利约莫七十万贯,已为我大明收拢蒙古部落十三,这十三个部落又攻占八个其他部落,总人口不到三十万,占地东西长一千七百余里,南北阔六百余里,不日将再有大战,预计可将版图再次拓展两百余里,新增人口两万四千……”
朱棣愣住了,不明白朱高煦说的是什么,而朱高煦还在不停的往下说:
“共计交易回精良战马六百余匹,生革一万四千余张,另有毛毡杂物无算……”
“十三部总共有精锐骑兵八千九百,战兵约莫一万一千上下,若帖木儿进犯,全力一击倾巢而动的话,各色战兵杂兵混合,总兵力不会低于八万。虽然定非帖木儿的对手,可作为先锋替我大明抵挡一阵,应该够了!”
帖木儿这个人物虽然距离大明朝有万里之遥,其实对于朱棣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当初洪武太祖抗元的时候,帖木儿曾遣使前来协商共同抵抗蒙古事宜,帖木儿和朱元璋是东方和西方对抗蒙古最只要的力量,双方的实力可是说是不相上下。只不过因为朱元璋动手早成事也在,朱元璋开国的时候帖木儿还在荒漠里打游击呢。后来双方各自建立帝国开辟疆土,两个帝国一前一后崛起与东西两个方向。
帖木儿崛起之初,双方还互派使节。后来帖木儿在西方渐渐势大,有了入侵大明的念头,曾两次斩杀大明使节,两次意图打通到大明的通道。只是因为西边出了乱子,才没有实现。自永乐朝以来,又在两年前斩杀了永乐使节,厉兵秣马准备把势力拓展到东方……
自从北元逐渐衰落之后,其实草原上分崩离析混战不休的蒙古势力已经不能从根本上对大明朝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放眼四顾,也只有帖木儿才算是朱棣在同一个等量级上的对手。
朱棣也在暗中防范帖木儿帝国,只是没有想到朱高煦已经抢先下手了。
让朱棣感到奇怪的是,朱高煦说起蒙古草原上的那些部落之时,好像是在说自己的队伍一样!什么时候遥远的蒙古部落归属汉王管辖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