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小说网 www.41xs.net,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心理学来治疗我的恐惧看来比较难。我常想,如果这个问题能在我幼年时代解决,也许会容易得多。
我仔细回想惧怕的根源,觉得可能和我母亲也怕这种小动物有关。
我依稀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妈突然看到这种小动物时那种惊恐的神情。当她发现我也害怕这种小动物时,就很注意保护我不被吓着。比如哥哥要是拿这种小动物玩具来吓我,妈妈就会批评他说,你不知道妹妹怕这个吗?这对我可能也是个心理暗示。
不管什么原因,既然已被种上这样的恐惧,并深为此事苦恼,那我就希望我的孩子不要有这类困惑。尤其女孩子,容易害怕什么,这方面我们就很留心,尽量让圆圆什么都不怕。
我带着她观察和欣赏各种小动物,玻璃箱里的蛇,土坯下的潮虫,甚至欣赏蜘蛛。
本来我有些害怕蜘蛛,但怕得不太厉害,可以忍受,为了让圆圆不害怕,就硬着头皮和她一起观察,最后甚至大着胆子用手去抓。我表面上总是做出一点都不害怕,甚至是喜欢的样子。而对于我最害怕的那个小动物,则多次让她爸爸领着她去看。
她爸爸在和圆圆一起看时,故意以欣赏的口气谈论它,暗示这个小动物多么可爱。
不知是遗传还是受到过我某种表情的暗示,圆圆第一次看到这个小动物时,似乎也有些要躲的意思。经不住爸爸的引导,慢慢就接受了。现在她一点都不害怕这种动物,也不害怕别的小动物。有些小动物她不喜欢,但最多是不用手去抓它们,不需要忍受任何惧怕的痛苦。
这方面我得出的几条经验是:
第一,大人害怕什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尤其是孩子小时候。比如圆圆小时候我从来不让她知道我怕那个小动物。在给她讲故事时偶然会在书上遇到。要是按以前的样子,我会吓得一下子把书扔掉。但为了不吓着圆圆,就硬是忍下来了,找个借口赶快翻过这一页就是了。爸爸领着她去看那个小动物时,我只是假装去做别的事,不让她知道我是因为害怕才不过去一起看。等她长大些后才知道我害怕那种东西,那也就影响不到她了。
第二,如果孩子已表现出害怕什么,要创造机会让他慢慢接触那个东西,一点点接受,如果能想办法让他接受了第一次,以后就会越来越容易。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差一点要接受那个小动物了,因为几个小朋友都在玩它,我也开始有些兴趣了,但当时没有人鼓励我,就在我快要接受时被人提醒,你怕这个,别玩了。
第三,不要出于保护孩子而强化他对某种东西的恐惧,只要转移注意力就可以了。比如孩子表现出对某种东西害怕时,不要以怜爱的口气安慰孩子说“不要怕,我们不怕它”,这种安慰是一种无意识的奖赏,让他觉得害怕是应该的;大人这时应该用轻松的口气谈别的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觉得家长没在意他的恐惧,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恐惧可能没必要。
第四,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怕什么东西。大人这种议论会更加强化他的恐惧心理。
好像有一种说法,在所有消极感受中,比如悲伤、焦虑、压抑等,惧怕是最折磨人的。人生“无怕”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这需要从童年开始,从具体的小事上开始。
不要让孩子有“怕”。不怕小动物,也不怕“大灰狼”,不怕“警察”,不怕“鬼”——道理都是一样的。
这方面我得出的几条经验是:
第一,大人害怕什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尤其是孩子小时候。
第二,如果孩子已表现出害怕什么,要创造机会让他慢慢接触那个东西,一点点接受,如果能想办法让他接受了第一次,以后就会越来越容易。
第三,不要出于保护孩子而强化他对某种东西的恐惧,只要转移注意力就可以了。
第四,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怕什么东西。大人这种议论会更加强化他的恐惧心理。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要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诱惑,而不是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要用“人性”来体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如果家长在和他的相处中很体贴他的心,他也会反过来以他的“懂事”和“听话”回报家长。
台湾作家李敖尖锐地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他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据研究资料显示,人在看电视时的脑电波和睡眠时的脑电波非常接近。坐在电视机前,大脑无需主动去反应任何问题,身体也是一种松懈状态,这对大脑和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非常不利。
学龄前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和经常阅读的孩子相比,上学后智力差异明显。
因为儿童早期是智力启蒙的最佳机会,而智力发育需要获得不断的信息刺激。电视是被动的、生活化的活动,孩子能从电视上了解到一些东西,但和阅读相比,它对儿童的智力刺激作用很小,所以智力启蒙效果也很小。用电视启蒙而不注意阅读启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有习惯的问题。孩子从小长时间地在电视前呆着,容易形成离开电视就无所适从的状态;任何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有困难,都提不起兴趣。这种惰性会迁移到学习上,使他对学习这种需要主动意识和意志努力的活动望而却步。
一般来说,圆圆想干什么我们都不会阻拦,唯独在看电视这个事上,曾对她控制比较严。
但这“控制”从没有被她察觉,因为我们基本上没对圆圆说过“别看电视了”这样的话,也没给她规定每天只能看几个小时电视,更没有强行关闭过电视。所以就她个人的体验来说,没觉得家长在这件事上管过她。相反的是,我们的一些行为看起来倒像是纵容。
比如在她上小学时,电视剧《还珠格格》火爆一时。本来我家很少看连续剧,我觉得看连续剧太浪费时间。这种观念从小就影响着圆圆,她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要去看一个连续剧。《还珠格格》刚播出时我们不知道,她在学校听同学们说这个很好看,就回来找到这个节目,一看就被吸引住了,里面的主角小燕子让她着迷。
心理学来治疗我的恐惧看来比较难。我常想,如果这个问题能在我幼年时代解决,也许会容易得多。
我仔细回想惧怕的根源,觉得可能和我母亲也怕这种小动物有关。
我依稀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妈突然看到这种小动物时那种惊恐的神情。当她发现我也害怕这种小动物时,就很注意保护我不被吓着。比如哥哥要是拿这种小动物玩具来吓我,妈妈就会批评他说,你不知道妹妹怕这个吗?这对我可能也是个心理暗示。
不管什么原因,既然已被种上这样的恐惧,并深为此事苦恼,那我就希望我的孩子不要有这类困惑。尤其女孩子,容易害怕什么,这方面我们就很留心,尽量让圆圆什么都不怕。
我带着她观察和欣赏各种小动物,玻璃箱里的蛇,土坯下的潮虫,甚至欣赏蜘蛛。
本来我有些害怕蜘蛛,但怕得不太厉害,可以忍受,为了让圆圆不害怕,就硬着头皮和她一起观察,最后甚至大着胆子用手去抓。我表面上总是做出一点都不害怕,甚至是喜欢的样子。而对于我最害怕的那个小动物,则多次让她爸爸领着她去看。
她爸爸在和圆圆一起看时,故意以欣赏的口气谈论它,暗示这个小动物多么可爱。
不知是遗传还是受到过我某种表情的暗示,圆圆第一次看到这个小动物时,似乎也有些要躲的意思。经不住爸爸的引导,慢慢就接受了。现在她一点都不害怕这种动物,也不害怕别的小动物。有些小动物她不喜欢,但最多是不用手去抓它们,不需要忍受任何惧怕的痛苦。
这方面我得出的几条经验是:
第一,大人害怕什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尤其是孩子小时候。比如圆圆小时候我从来不让她知道我怕那个小动物。在给她讲故事时偶然会在书上遇到。要是按以前的样子,我会吓得一下子把书扔掉。但为了不吓着圆圆,就硬是忍下来了,找个借口赶快翻过这一页就是了。爸爸领着她去看那个小动物时,我只是假装去做别的事,不让她知道我是因为害怕才不过去一起看。等她长大些后才知道我害怕那种东西,那也就影响不到她了。
第二,如果孩子已表现出害怕什么,要创造机会让他慢慢接触那个东西,一点点接受,如果能想办法让他接受了第一次,以后就会越来越容易。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差一点要接受那个小动物了,因为几个小朋友都在玩它,我也开始有些兴趣了,但当时没有人鼓励我,就在我快要接受时被人提醒,你怕这个,别玩了。
第三,不要出于保护孩子而强化他对某种东西的恐惧,只要转移注意力就可以了。比如孩子表现出对某种东西害怕时,不要以怜爱的口气安慰孩子说“不要怕,我们不怕它”,这种安慰是一种无意识的奖赏,让他觉得害怕是应该的;大人这时应该用轻松的口气谈别的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觉得家长没在意他的恐惧,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恐惧可能没必要。
第四,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怕什么东西。大人这种议论会更加强化他的恐惧心理。
好像有一种说法,在所有消极感受中,比如悲伤、焦虑、压抑等,惧怕是最折磨人的。人生“无怕”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这需要从童年开始,从具体的小事上开始。
不要让孩子有“怕”。不怕小动物,也不怕“大灰狼”,不怕“警察”,不怕“鬼”——道理都是一样的。
这方面我得出的几条经验是:
第一,大人害怕什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尤其是孩子小时候。
第二,如果孩子已表现出害怕什么,要创造机会让他慢慢接触那个东西,一点点接受,如果能想办法让他接受了第一次,以后就会越来越容易。
第三,不要出于保护孩子而强化他对某种东西的恐惧,只要转移注意力就可以了。
第四,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怕什么东西。大人这种议论会更加强化他的恐惧心理。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要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诱惑,而不是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要用“人性”来体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如果家长在和他的相处中很体贴他的心,他也会反过来以他的“懂事”和“听话”回报家长。
台湾作家李敖尖锐地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他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据研究资料显示,人在看电视时的脑电波和睡眠时的脑电波非常接近。坐在电视机前,大脑无需主动去反应任何问题,身体也是一种松懈状态,这对大脑和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非常不利。
学龄前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和经常阅读的孩子相比,上学后智力差异明显。
因为儿童早期是智力启蒙的最佳机会,而智力发育需要获得不断的信息刺激。电视是被动的、生活化的活动,孩子能从电视上了解到一些东西,但和阅读相比,它对儿童的智力刺激作用很小,所以智力启蒙效果也很小。用电视启蒙而不注意阅读启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有习惯的问题。孩子从小长时间地在电视前呆着,容易形成离开电视就无所适从的状态;任何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有困难,都提不起兴趣。这种惰性会迁移到学习上,使他对学习这种需要主动意识和意志努力的活动望而却步。
一般来说,圆圆想干什么我们都不会阻拦,唯独在看电视这个事上,曾对她控制比较严。
但这“控制”从没有被她察觉,因为我们基本上没对圆圆说过“别看电视了”这样的话,也没给她规定每天只能看几个小时电视,更没有强行关闭过电视。所以就她个人的体验来说,没觉得家长在这件事上管过她。相反的是,我们的一些行为看起来倒像是纵容。
比如在她上小学时,电视剧《还珠格格》火爆一时。本来我家很少看连续剧,我觉得看连续剧太浪费时间。这种观念从小就影响着圆圆,她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要去看一个连续剧。《还珠格格》刚播出时我们不知道,她在学校听同学们说这个很好看,就回来找到这个节目,一看就被吸引住了,里面的主角小燕子让她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