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小说网 www.41xs.net,两汉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贾谊灰溜溜地离开了京城,似乎在这场争论中他以完败告终。然而事情并没这么简单,因为贾谊前脚刚走,一些列侯就被赶去了封地,周勃就是其中之一。
刘恒突然来这么一手,表明他的政治手腕已趋于成熟。至此,他开始完全按自己的套路出牌了,任何人的意见只会做个参考,并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刘恒成熟是他自己的事,现在的贾谊还正提着两条腿往长沙跑。
两年前,自信满满,赶赴长安。
而如今,伤痕累累,潸然离京。
少年通达显河南,
博古论今震长安。
身遭佞悻陷谄媚,
无奈被贬走荆燕。
这一切都太快了,快的让贾谊应接不暇。二十三岁的贾谊,跌到了人生的低谷。
自古英才多磨难,
从来明君亦平凡;
吞冰啮雪淡荣辱,
卷土重来或有缘。
然而,贾谊没认识到这一点。他,还是太年轻,吃了那“天才”两个字的亏。由此看来,人出名太早并不见得是件好事。
此时的贾谊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周勃、灌婴等人攻击自己也就罢了,毕竟人家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功臣宿将,为朝廷出过大力,有过大功,自己砸了人家的饭碗,这些人定然不会太甘心。
而邓通竟然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让贾谊咽不下这口恶气。他何德何能?一个凭借姿色而上位的奸佞小人,竟能轻易的把自己的满腔抱负撕的稀烂。
想不通也不能耽搁行程。一路南行,经过湘江,望着滔滔江水,思绪联翩,让他想起了一个人,一个百年前同样忧郁痛苦的人——屈原。
在此,悲愤的贾谊写下了汉朝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
其中有这么一句: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
不同的经历,相似的心境,让贾谊的心情更为低落。
身陷迷局思绪乱,
空留湘水独盘旋。
凭古吊今念大夫,
满腹经纶亦怆然!
抵达长沙,远离朝廷。按理说,自己不招人待见,应该多用点经历研究一下文学,少折腾点事。然而贾谊却精力充沛,完全以天下为己任,一有机会就要倒腾点事情出来。
就在贾谊被贬的同一年,赶他离京的主要人物之一周勃犯事了。周勃被投进了大狱后,没几个人敢站出来为他鸣不平。这让他很郁闷。
而令周勃不曾想到的是,站出来替他说话的,都是曾经的敌人,一个是袁盎,另外一个就是贾谊。周勃能享受这种待遇,真是三生有幸。
关于袁盎的事情,我们留到随后介绍,在这一节只讲贾谊。
远在千里之外的贾谊听说周勃被抓后,即刻上书,为周勃鸣不平。在奏章的最后还写了一句极其过火的话:君主应知礼仪廉耻。
这份奏章送进京后,差点没把刘恒的肺气炸,拎起奏章扔出了门外。这完全在明目张胆地骂人。贾谊,你也太嚣张了!
气急败坏的刘恒咬牙切齿地生了半天闷气后,扭头冲身边的人吼道:“仔细审案,要看看周勃有没有谋反。”
这次进言,让很功臣宿将开始重新认知这个年轻人,也慢慢理解了这个年轻人,尤其是周勃。因为“以德报怨”这四个字完全可以概括他的行为。
这个人,没有私仇,只有公义;非争个人名利,只为天下苍生。
这,是很多人所不及的。从古至今,能有此心态的又有几人?
无论是怒骂还是褒扬,无论是误会还是理解,这对贾谊本人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
对周勃来说,贾谊的这次进言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因为刘恒不但没放了他,反而把他弄的更狼狈。然而,这一次看似不成功的进言,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以后,终刘恒一朝,对有功之臣,无论犯了多大事,都能免受牢狱之灾。
不过也并不代表刘恒不杀人,只不过他杀人的方式比较隐晦一点罢了,简单点说就是逼其自杀。事实证明,这个办法还挺有效,神不知鬼不觉地灭掉对手,虽然宣传教育意义不强,但方便快捷,免得审来审去闹的满城风雨。
但不管怎么说,贾谊这次进言,让自己交到了一些朋友,虽然这些朋友不怎么顶用,最起码少了一些敌视。然而下边这件事,那完全是在给自己树敌。
&nb... -->>
贾谊灰溜溜地离开了京城,似乎在这场争论中他以完败告终。然而事情并没这么简单,因为贾谊前脚刚走,一些列侯就被赶去了封地,周勃就是其中之一。
刘恒突然来这么一手,表明他的政治手腕已趋于成熟。至此,他开始完全按自己的套路出牌了,任何人的意见只会做个参考,并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刘恒成熟是他自己的事,现在的贾谊还正提着两条腿往长沙跑。
两年前,自信满满,赶赴长安。
而如今,伤痕累累,潸然离京。
少年通达显河南,
博古论今震长安。
身遭佞悻陷谄媚,
无奈被贬走荆燕。
这一切都太快了,快的让贾谊应接不暇。二十三岁的贾谊,跌到了人生的低谷。
自古英才多磨难,
从来明君亦平凡;
吞冰啮雪淡荣辱,
卷土重来或有缘。
然而,贾谊没认识到这一点。他,还是太年轻,吃了那“天才”两个字的亏。由此看来,人出名太早并不见得是件好事。
此时的贾谊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周勃、灌婴等人攻击自己也就罢了,毕竟人家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功臣宿将,为朝廷出过大力,有过大功,自己砸了人家的饭碗,这些人定然不会太甘心。
而邓通竟然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让贾谊咽不下这口恶气。他何德何能?一个凭借姿色而上位的奸佞小人,竟能轻易的把自己的满腔抱负撕的稀烂。
想不通也不能耽搁行程。一路南行,经过湘江,望着滔滔江水,思绪联翩,让他想起了一个人,一个百年前同样忧郁痛苦的人——屈原。
在此,悲愤的贾谊写下了汉朝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
其中有这么一句: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
不同的经历,相似的心境,让贾谊的心情更为低落。
身陷迷局思绪乱,
空留湘水独盘旋。
凭古吊今念大夫,
满腹经纶亦怆然!
抵达长沙,远离朝廷。按理说,自己不招人待见,应该多用点经历研究一下文学,少折腾点事。然而贾谊却精力充沛,完全以天下为己任,一有机会就要倒腾点事情出来。
就在贾谊被贬的同一年,赶他离京的主要人物之一周勃犯事了。周勃被投进了大狱后,没几个人敢站出来为他鸣不平。这让他很郁闷。
而令周勃不曾想到的是,站出来替他说话的,都是曾经的敌人,一个是袁盎,另外一个就是贾谊。周勃能享受这种待遇,真是三生有幸。
关于袁盎的事情,我们留到随后介绍,在这一节只讲贾谊。
远在千里之外的贾谊听说周勃被抓后,即刻上书,为周勃鸣不平。在奏章的最后还写了一句极其过火的话:君主应知礼仪廉耻。
这份奏章送进京后,差点没把刘恒的肺气炸,拎起奏章扔出了门外。这完全在明目张胆地骂人。贾谊,你也太嚣张了!
气急败坏的刘恒咬牙切齿地生了半天闷气后,扭头冲身边的人吼道:“仔细审案,要看看周勃有没有谋反。”
这次进言,让很功臣宿将开始重新认知这个年轻人,也慢慢理解了这个年轻人,尤其是周勃。因为“以德报怨”这四个字完全可以概括他的行为。
这个人,没有私仇,只有公义;非争个人名利,只为天下苍生。
这,是很多人所不及的。从古至今,能有此心态的又有几人?
无论是怒骂还是褒扬,无论是误会还是理解,这对贾谊本人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
对周勃来说,贾谊的这次进言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因为刘恒不但没放了他,反而把他弄的更狼狈。然而,这一次看似不成功的进言,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以后,终刘恒一朝,对有功之臣,无论犯了多大事,都能免受牢狱之灾。
不过也并不代表刘恒不杀人,只不过他杀人的方式比较隐晦一点罢了,简单点说就是逼其自杀。事实证明,这个办法还挺有效,神不知鬼不觉地灭掉对手,虽然宣传教育意义不强,但方便快捷,免得审来审去闹的满城风雨。
但不管怎么说,贾谊这次进言,让自己交到了一些朋友,虽然这些朋友不怎么顶用,最起码少了一些敌视。然而下边这件事,那完全是在给自己树敌。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