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41xs.net,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祖大寿投降了!
祖大寿第一次以大清国都察院承政的身份参加朝议,颇有隔世之感。在明朝,他不过是众多总兵中的一个,从未上过朝,只是跟着袁崇焕到京城面见过皇上,如今也成了一个堂堂的朝臣,跟着大家跪拜后,分班站好,就听皇太极道:“祖大寿,祖承政。”
他出班安道:“臣在。”
“吴三桂英勇无比,大清将士纵横战场,所向披靡,但却奈何他不得,你是他的亲娘舅,朕意由你来劝降吴三桂如何?”
祖大寿立刻应道:“臣亦有此意,臣想书信一封,送到宁远,劝其来降。”
“你觉得有多大把握?“吴三桂之父吴襄原是臣属下的一员参将,因臣力荐,擢为总兵。
吴三桂更是由臣亲手调教,授其武艺,督其功课,才考上了武举,同样是因臣的力荐,擢为宁远总兵。吴三桂重孝道,以臣的身份去劝降,他不会不答应。”
“说起来,朕对吴三桂亦有活命之恩。”
祖大寿抬起头,惊讶的“噢?”了一声。
皇太极笑道:“天聪东间,朕曾攻大同,祖承政率兵救援。
吴三桂之父吴襄所率五百人被朕困住、朕知其都是辽兵,嘉其勇,欲困降之。吴三桂率十几人冲入重围,来救吴襄。朕见其十分勇猛,有意收降他,便下令不得放箭,谁料他竟成了赵子龙真就将父亲救出去了。如能劝其来归,胜得三军也。”
祖大寿点头道:“吴三桂单骑救父之举传遍朝野,从此名闻天下,想不到是皇上成全的他。”
“所以,吴三桂欠崭一个大人橡,朕是要他还的。”
“臣今天就写信,写好后,再请皇上审定。”
“朕不看,舅舅给外甥信家书也,写好直接送去即可。”
信发出去了一个半月了,却不见吴三桂的动静,皇太极于清宁宫召见祖大寿:“祖承政,看来光靠书信不行,应面见吴三桂。只有面对面,才能晓之以厉害动之以真情。”
祖大寿道:“当面说服当然最好但派谁去呢?祖大乐勇而少谋,言辞稍钝,祖泽润、祖可法与他是同辈,在吴三桂面前说话份量不重。”他思付了好大一会道“臣以为派张存仁最为合适。”
皇太极却道:“谁去也不如你这个当舅舅的去。”
祖大寿大吃一惊:“皇上,这这臣已骗了皇上一次,皇上就这么信得过臣?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有什么使不得朕看非尔莫属,还是那句老话,若能收尔之心,留在身边,当有大用倘不能收尔之心,留在身边,反会成为日后之患。朕从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今既已是我大清的臣子,朕自当派差事你准备一下,明天立即动身。”
祖大寿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再拜道:“臣蒙皇上如此信任从今愿肝脑涂地!”
祖大寿这边悄悄启程,诸王贝勒炸了营碍于祖泽同、祖可法等在场,他们不好发问,下了朝一齐到了清宁宫。
多锋敢说话:“皇上,你这是怎么了,吃一百个黄豆粒不嫌腥啊,怎么又让祖大寿跑了?”
代善也是来询问此事的,但他容不得别人以如此口气跟皇上说话,遂喝斥道:“十五弟,你这是跟皇上讲话吗?还不掌嘴。”
多锋意识到自己莽撞了,抬手掌了自己一个嘴巴:“二哥,我这不是急的嘛,祖大寿这个人反复无常,他这一去,不又是放虎归山吗?”
阿巴泰、阿济格、杜度等亦齐声附和:“皇上,我们又上当了,十年前,他说去劝降锦州,这次说去劝降吴三桂,肯定是有去无回,我们不白费劲了吗?”
皇太极笑着看着大家,见多尔毅一言不发,便问道:“睿亲王,你怎么看?”
“臣弟以为,祖大寿早有归顺之意,不过为其夫人所阻罢了。而今,祖夫人已死,死时留有遗言,劝祖大寿不要再叛,这次归顺,确是出于真心。汉官们听说皇上让祖大寿赴宁远,十分震动,无不敬佩皇上心胸博大宽广。祖大寿不论劝降成功与否,也不论是归还是留,都无所谓,皇上的胸怀足以让天下人折服。”
皇太极赞许道:“还是十四弟看得远些,还有吗?”
“还有还有的话,臣弟就不知道了。”
“文程先生,你说说看。”
“臣以为,皇上派祖大寿去劝降,崇祯知晓后,必然会对吴三桂更加怀疑,祖大寿之行,是要将吴三桂逼上粱山。”
皇太极大笑:“还是文程先生深知朕意,朕就是要让崇祯知道,吴三桂在和我们亲近,待祖大寿回来后,朕还要派人给吴三桂送礼,朕要让吴三桂和当年的袁崇焕一样哭笑不得,吴三桂一降,山海关就好办了,这便是朕的谋关之策。”
多锋和众人都不吭声了,代善道:“皇上真要是能不战而下山海关,便又是一大奇迹哟。”
“朕就是要创造这一奇迹。”
吴三桂坚守宁远。在松锦之败后,他刚进城不多久,溃败的明军便随之而来,吴三桂因祸得福,兵力一下子猛增了五万多。洪承畴筹办的粮草虽烧了大半,但还有一些在宁远,足够半年之用。因此,他每天抓紧训练兵马,从中挑选勇士,随时防备女真来犯。
逃回关内的王朴,已被朝廷处死,对吴三桂崇祯却奈何不得。祖大寿降了,洪承畴据传已战死,关外只剩下个吴三桂崇祯宣旨好生抚慰。
这时的吴三桂已成为明清共同瞩目的人物。
崇祯对吴三桂既要用又要防,他知道吴三桂是个孝子,因此,将其父吴襄迁为兵部大员,以安其心。
一天晚上,吴三桂召来几个心腹,商议着无论如何也要将自己父亲接到宁远。护卫来报:“大人,城下来了几... -->>
祖大寿投降了!
祖大寿第一次以大清国都察院承政的身份参加朝议,颇有隔世之感。在明朝,他不过是众多总兵中的一个,从未上过朝,只是跟着袁崇焕到京城面见过皇上,如今也成了一个堂堂的朝臣,跟着大家跪拜后,分班站好,就听皇太极道:“祖大寿,祖承政。”
他出班安道:“臣在。”
“吴三桂英勇无比,大清将士纵横战场,所向披靡,但却奈何他不得,你是他的亲娘舅,朕意由你来劝降吴三桂如何?”
祖大寿立刻应道:“臣亦有此意,臣想书信一封,送到宁远,劝其来降。”
“你觉得有多大把握?“吴三桂之父吴襄原是臣属下的一员参将,因臣力荐,擢为总兵。
吴三桂更是由臣亲手调教,授其武艺,督其功课,才考上了武举,同样是因臣的力荐,擢为宁远总兵。吴三桂重孝道,以臣的身份去劝降,他不会不答应。”
“说起来,朕对吴三桂亦有活命之恩。”
祖大寿抬起头,惊讶的“噢?”了一声。
皇太极笑道:“天聪东间,朕曾攻大同,祖承政率兵救援。
吴三桂之父吴襄所率五百人被朕困住、朕知其都是辽兵,嘉其勇,欲困降之。吴三桂率十几人冲入重围,来救吴襄。朕见其十分勇猛,有意收降他,便下令不得放箭,谁料他竟成了赵子龙真就将父亲救出去了。如能劝其来归,胜得三军也。”
祖大寿点头道:“吴三桂单骑救父之举传遍朝野,从此名闻天下,想不到是皇上成全的他。”
“所以,吴三桂欠崭一个大人橡,朕是要他还的。”
“臣今天就写信,写好后,再请皇上审定。”
“朕不看,舅舅给外甥信家书也,写好直接送去即可。”
信发出去了一个半月了,却不见吴三桂的动静,皇太极于清宁宫召见祖大寿:“祖承政,看来光靠书信不行,应面见吴三桂。只有面对面,才能晓之以厉害动之以真情。”
祖大寿道:“当面说服当然最好但派谁去呢?祖大乐勇而少谋,言辞稍钝,祖泽润、祖可法与他是同辈,在吴三桂面前说话份量不重。”他思付了好大一会道“臣以为派张存仁最为合适。”
皇太极却道:“谁去也不如你这个当舅舅的去。”
祖大寿大吃一惊:“皇上,这这臣已骗了皇上一次,皇上就这么信得过臣?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有什么使不得朕看非尔莫属,还是那句老话,若能收尔之心,留在身边,当有大用倘不能收尔之心,留在身边,反会成为日后之患。朕从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今既已是我大清的臣子,朕自当派差事你准备一下,明天立即动身。”
祖大寿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再拜道:“臣蒙皇上如此信任从今愿肝脑涂地!”
祖大寿这边悄悄启程,诸王贝勒炸了营碍于祖泽同、祖可法等在场,他们不好发问,下了朝一齐到了清宁宫。
多锋敢说话:“皇上,你这是怎么了,吃一百个黄豆粒不嫌腥啊,怎么又让祖大寿跑了?”
代善也是来询问此事的,但他容不得别人以如此口气跟皇上说话,遂喝斥道:“十五弟,你这是跟皇上讲话吗?还不掌嘴。”
多锋意识到自己莽撞了,抬手掌了自己一个嘴巴:“二哥,我这不是急的嘛,祖大寿这个人反复无常,他这一去,不又是放虎归山吗?”
阿巴泰、阿济格、杜度等亦齐声附和:“皇上,我们又上当了,十年前,他说去劝降锦州,这次说去劝降吴三桂,肯定是有去无回,我们不白费劲了吗?”
皇太极笑着看着大家,见多尔毅一言不发,便问道:“睿亲王,你怎么看?”
“臣弟以为,祖大寿早有归顺之意,不过为其夫人所阻罢了。而今,祖夫人已死,死时留有遗言,劝祖大寿不要再叛,这次归顺,确是出于真心。汉官们听说皇上让祖大寿赴宁远,十分震动,无不敬佩皇上心胸博大宽广。祖大寿不论劝降成功与否,也不论是归还是留,都无所谓,皇上的胸怀足以让天下人折服。”
皇太极赞许道:“还是十四弟看得远些,还有吗?”
“还有还有的话,臣弟就不知道了。”
“文程先生,你说说看。”
“臣以为,皇上派祖大寿去劝降,崇祯知晓后,必然会对吴三桂更加怀疑,祖大寿之行,是要将吴三桂逼上粱山。”
皇太极大笑:“还是文程先生深知朕意,朕就是要让崇祯知道,吴三桂在和我们亲近,待祖大寿回来后,朕还要派人给吴三桂送礼,朕要让吴三桂和当年的袁崇焕一样哭笑不得,吴三桂一降,山海关就好办了,这便是朕的谋关之策。”
多锋和众人都不吭声了,代善道:“皇上真要是能不战而下山海关,便又是一大奇迹哟。”
“朕就是要创造这一奇迹。”
吴三桂坚守宁远。在松锦之败后,他刚进城不多久,溃败的明军便随之而来,吴三桂因祸得福,兵力一下子猛增了五万多。洪承畴筹办的粮草虽烧了大半,但还有一些在宁远,足够半年之用。因此,他每天抓紧训练兵马,从中挑选勇士,随时防备女真来犯。
逃回关内的王朴,已被朝廷处死,对吴三桂崇祯却奈何不得。祖大寿降了,洪承畴据传已战死,关外只剩下个吴三桂崇祯宣旨好生抚慰。
这时的吴三桂已成为明清共同瞩目的人物。
崇祯对吴三桂既要用又要防,他知道吴三桂是个孝子,因此,将其父吴襄迁为兵部大员,以安其心。
一天晚上,吴三桂召来几个心腹,商议着无论如何也要将自己父亲接到宁远。护卫来报:“大人,城下来了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