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41xs.net,醉枕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落如泥……
这日早朝,武则天临朝听政,一应国事处理已毕,忽有内监上殿禀报,说奉宸监张易之、张昌宗编撰《三教珠英》已大功告成,欲当堂敬献于天子。
武则天其实早知其事,今天就是刻意安排两位爱郎当众献书,闻言马上欣然下旨:传张易之、张昌宗携《三教珠英》上殿。
不一会儿。张昌宗和张易之一身官袍,隆重谨然,手中各捧一摞书册走上大殿,向武则天躬身施礼。
武则天欣然道:“朕听说《三教珠英》已然编撰完成,此乃朕迁都长安后文教第一盛事,今命你二人上殿献书,与众臣工共赏之。易之,昌宗,你二人手中所捧书册。就是《三教珠英》么?”
张易之欠身答道:“回陛下,臣与昌宗所献,乃《三教珠英》的目录,共计一十三卷。至于《三教珠英》全书么……”
张易之扫了一眼堂上众臣,将声音提高了些,傲然道:“《三教珠英》全书共计一千三百卷。因数量过于庞大,是以不曾携带上殿。”
满朝文武听了不禁哗然,私议声汇成一股声浪,在朝堂上弥久不息。
许多大臣都知道二张编撰《三教珠英》的事,不过他们并没有把这两个皇帝面首放在眼里,只当他们是在胡闹。方才眼见二人各自捧着厚厚一摞书册上殿,心中已经惊讶不已。竟然有这么厚的一摞书册,看来他们是真的做了事呀。却不想,两人手中所捧还只是《三教珠英》的目录册,全书竟有一千三百卷之多。
武则天哈哈大笑,道:“无妨,今日朝会结束的早些,朕就与众臣工好好看看。这《三教珠英》的全貌。来啊,传旨奉宸监。将《三教珠英》全书呈献殿上。”
其实那《三教珠英》全书已经运到殿外,武则天一声令下,共计一百名小内侍每人手捧十三册《三教珠英》鱼贯而入,将书册放在铺了红绫的金砖地面上再退下,整个进献过程就持续了三炷香的时间。
等那一百名小内侍退下,《三教珠英》全书在金殿上铺开偌大一片,近两尺高、方圆数十步的地面满满当当,铺的全是墨香扑鼻的书册,二张此举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武则天龙颜大悦,朗声道:“著书立说,可以述往事、思来者、淳风化、俗教育、厚风俗、正人伦,阐说言修,将先贤心得著经立传,传之后世,可谓莫大功德。今《三教珠英》书成,实是我朝一大幸事也!”
武三思听话听音,自然听得出姑母此话重点就在“莫大功德”四个字上,不禁暗道:“不出太平所料,二张果然迫不及待主动请功了,姑母也有意加以厚赏,我还是抢先一步,为他们请封吧。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卖二张一个好,还免得他们得授实缺,便真给他们一个王爵,也好过让他们做哪个衙门的正印官!”
想到这里,武三思立即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著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之俊才。何况如此宏篇巨著,传之后世,实为莫大功德。参与编撰此书的一众才俊,陛下皆应重赏以彰教化。而二张居首功,可以封王!”
武三思话音一落,金殿上一片哗然,著书立说,朝廷一定重赏,这是必然的,可是因为编撰一部书就封王,这王爵封的也太滥了吧?不过其中有些眼界高明的,心思稍稍一转,便明白了武三思的真正用意。
太子李显看了眼相王李旦,二人不约而同地出班奏道:“臣附议!”
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也早与太平公主沟通过了,不出莫大先生所料,李显和李旦确实没有想到二张获得重赏会是必然而然的事,也没有想到一旦让二张获得实缺职位,后果远比让他们得一个王爵更严重。
即便是太平公主苦口婆心晓以利害,太子和李显依旧顾虑重重,担心在满朝文武面前如此奉迎巴结会有损他们的名望。毕竟二张是他们母亲的面首,这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秘密,他们厚颜巴结岂不令天下人耻笑?
孰不知,那些老谋深算的权臣谁会品味不出这其中的真正意图,至于坊间小民人云亦云的一通聒噪有什么用处?他们的讥讽嘲笑如果有用,二张早就垮了,真正起作用的是庙堂之上的那些权贵重臣,而他们只会因此对太子和相王心生敬畏。
可惜,尽管太平一再打气,太子和相王还是因为一时犹豫被梁王武三思抢了先,太子和相王此时才出头附和,已经完全失去了在文武百官面前展示自己的意义,反而给人一种感觉,似乎两位皇子唯梁王马首是瞻。
二张听梁王为他们请封王爵,太子和相王也随声附合,不由又惊又喜,他们知道此番必得皇帝重赏,说不定会到礼部担个实缺的侍郎,又或者受封侯爵,却没想到武三思和皇太子、相王等人竟然提议封王。
二张满怀激动地望着武则天,只盼从她口中听到一个“准”字,封王!王爵!张氏若一门双王,张家该何等辉煌!
武则天向侄儿武三思和儿子李显、李旦投以饱含深意的一眼,看的两个儿子心虚地低下头去,这才淡淡地道:“易之与昌宗有大功于国,然……封王不是小事,国之重器,岂能轻与,此事……再议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落如泥……
这日早朝,武则天临朝听政,一应国事处理已毕,忽有内监上殿禀报,说奉宸监张易之、张昌宗编撰《三教珠英》已大功告成,欲当堂敬献于天子。
武则天其实早知其事,今天就是刻意安排两位爱郎当众献书,闻言马上欣然下旨:传张易之、张昌宗携《三教珠英》上殿。
不一会儿。张昌宗和张易之一身官袍,隆重谨然,手中各捧一摞书册走上大殿,向武则天躬身施礼。
武则天欣然道:“朕听说《三教珠英》已然编撰完成,此乃朕迁都长安后文教第一盛事,今命你二人上殿献书,与众臣工共赏之。易之,昌宗,你二人手中所捧书册。就是《三教珠英》么?”
张易之欠身答道:“回陛下,臣与昌宗所献,乃《三教珠英》的目录,共计一十三卷。至于《三教珠英》全书么……”
张易之扫了一眼堂上众臣,将声音提高了些,傲然道:“《三教珠英》全书共计一千三百卷。因数量过于庞大,是以不曾携带上殿。”
满朝文武听了不禁哗然,私议声汇成一股声浪,在朝堂上弥久不息。
许多大臣都知道二张编撰《三教珠英》的事,不过他们并没有把这两个皇帝面首放在眼里,只当他们是在胡闹。方才眼见二人各自捧着厚厚一摞书册上殿,心中已经惊讶不已。竟然有这么厚的一摞书册,看来他们是真的做了事呀。却不想,两人手中所捧还只是《三教珠英》的目录册,全书竟有一千三百卷之多。
武则天哈哈大笑,道:“无妨,今日朝会结束的早些,朕就与众臣工好好看看。这《三教珠英》的全貌。来啊,传旨奉宸监。将《三教珠英》全书呈献殿上。”
其实那《三教珠英》全书已经运到殿外,武则天一声令下,共计一百名小内侍每人手捧十三册《三教珠英》鱼贯而入,将书册放在铺了红绫的金砖地面上再退下,整个进献过程就持续了三炷香的时间。
等那一百名小内侍退下,《三教珠英》全书在金殿上铺开偌大一片,近两尺高、方圆数十步的地面满满当当,铺的全是墨香扑鼻的书册,二张此举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武则天龙颜大悦,朗声道:“著书立说,可以述往事、思来者、淳风化、俗教育、厚风俗、正人伦,阐说言修,将先贤心得著经立传,传之后世,可谓莫大功德。今《三教珠英》书成,实是我朝一大幸事也!”
武三思听话听音,自然听得出姑母此话重点就在“莫大功德”四个字上,不禁暗道:“不出太平所料,二张果然迫不及待主动请功了,姑母也有意加以厚赏,我还是抢先一步,为他们请封吧。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卖二张一个好,还免得他们得授实缺,便真给他们一个王爵,也好过让他们做哪个衙门的正印官!”
想到这里,武三思立即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著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之俊才。何况如此宏篇巨著,传之后世,实为莫大功德。参与编撰此书的一众才俊,陛下皆应重赏以彰教化。而二张居首功,可以封王!”
武三思话音一落,金殿上一片哗然,著书立说,朝廷一定重赏,这是必然的,可是因为编撰一部书就封王,这王爵封的也太滥了吧?不过其中有些眼界高明的,心思稍稍一转,便明白了武三思的真正用意。
太子李显看了眼相王李旦,二人不约而同地出班奏道:“臣附议!”
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也早与太平公主沟通过了,不出莫大先生所料,李显和李旦确实没有想到二张获得重赏会是必然而然的事,也没有想到一旦让二张获得实缺职位,后果远比让他们得一个王爵更严重。
即便是太平公主苦口婆心晓以利害,太子和李显依旧顾虑重重,担心在满朝文武面前如此奉迎巴结会有损他们的名望。毕竟二张是他们母亲的面首,这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秘密,他们厚颜巴结岂不令天下人耻笑?
孰不知,那些老谋深算的权臣谁会品味不出这其中的真正意图,至于坊间小民人云亦云的一通聒噪有什么用处?他们的讥讽嘲笑如果有用,二张早就垮了,真正起作用的是庙堂之上的那些权贵重臣,而他们只会因此对太子和相王心生敬畏。
可惜,尽管太平一再打气,太子和相王还是因为一时犹豫被梁王武三思抢了先,太子和相王此时才出头附和,已经完全失去了在文武百官面前展示自己的意义,反而给人一种感觉,似乎两位皇子唯梁王马首是瞻。
二张听梁王为他们请封王爵,太子和相王也随声附合,不由又惊又喜,他们知道此番必得皇帝重赏,说不定会到礼部担个实缺的侍郎,又或者受封侯爵,却没想到武三思和皇太子、相王等人竟然提议封王。
二张满怀激动地望着武则天,只盼从她口中听到一个“准”字,封王!王爵!张氏若一门双王,张家该何等辉煌!
武则天向侄儿武三思和儿子李显、李旦投以饱含深意的一眼,看的两个儿子心虚地低下头去,这才淡淡地道:“易之与昌宗有大功于国,然……封王不是小事,国之重器,岂能轻与,此事……再议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