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小说网 www.41xs.net,赵四娘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赵四娘家正式迁入姜家滩的第二天,全家人就开始为盖房子忙碌了起来。
原本是打算把新铺子就建在老铺子附近的,可赵四娘为了让赵永忠安心,决定在姜家滩置办些田产,就跑去咨询里正姜武,结果让她改变了主意。
原来姜家拥有的田地离码头还有一段距离,码头旁的那一大片杂草丛生的土地虽然属于姜家滩,可那块地实在太过荒凉,至今仍是没人要的无主之地。
赵四娘再三考虑之后,说服家里人同意将那块的荒地全买下来。
由于之前赵四娘家向全村人公开了番薯粉的方子,里正很是感念她家对乡亲们的恩情,于是很爽快地将那块二十几亩的荒地,以三十两银子的低价卖给了她家。
又因为姜老爷子坚持把自家靠近码头的那块地送给赵四娘家,于是但凡姜家滩靠近码头的田地一下子都归了赵四娘家所有,她家一跃成为拥有近三十亩田地的小地主。
“地主婆”赵四娘在那块离码头更近的荒地上,千挑万选了一处地质坚硬、地势颇高的地方盖新铺子。
选址问题解决好了,接下来就是盖房人选问题。十村八店手艺最好瓦匠是乔家庄的曹瓦匠,当然他家收费也是最贵的。本着“质量第一”原则,大家消除分歧,最终决定就请曹瓦匠来盖房子。
如今正值农闲时分,恰巧曹瓦匠手上也没有其他活计,去请他的第二天,他就带着两个徒弟来姜家滩开工了。
盖房子光有师徒三人肯定是不够的,大家决定再去请些乡亲们帮忙。
由于这回他们家要盖一间铺子和两套房子,不是一两天的事儿,前前后后少说得花上一两个月的功夫。所以决定除了给帮闲的人提供早午两餐外,还支付每天三十文钱的工钱。
别看三十文钱要低于码头上的最高工钱,可码头上的活计是极重的体力活儿,虽说干习惯了之后就不会像刚开始干时那样把肩膀磨破,可一天下来还是会手脚发肿,不知要比帮闲累上多少倍。而且这活计还不稳定。来码头上寻活计干的穷人越来越多,除了极个别和好几家商行的管事都相熟的人,谁也不能保证每天都能找到活儿干,大部分人一个月只能干上十几二十天。而帮闲这份儿活计至少能干上一个月,除开下雨,天天有活,相对稳定。因此村里头很多人都抢着来给他们家帮闲,其中不乏青壮年。
出乎意料的是,在一大批踊跃报名的人选中,他们家选的几个人,不是上了年纪的,就是半大小子。落选了的乡亲们虽然有些遗憾,可谁也没有不满,反而对他们家充满了敬意。
乡里乡亲的,各个人家的家境相互间都清楚得很,那些选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家徒四壁,并且家中没有壮劳力。像他们这种年纪的,就算想去码头上挣命,人家也会嫌弃。即使勉强招了他们,也绝不会给足工钱,最多给个十几二十文钱。乡亲们都看出来了,他们家这是有心在帮衬日子快要过不下去的人家。
再加上他们家不单公开了番薯粉的方子,见到乡亲们起早贪黑地排队等用石磨,还把自家新买的磨盘直接拉到旧石磨那儿,供乡亲们一起使用。一时间乡亲们都对他们家赞不绝口。
别看那些请来帮闲的乡亲们老的老少的少,可手脚很是麻利,加上他们感念姜老爷子一家的恩情,干起活儿来更是卖力。于是不到半个月的工夫,新铺子就即将完工了。
这一日,铺子里大家忙过了早上的饭点,赵永忠和赵三郎就去工地帮把手,赵四娘也跟了出去。
自从这近三十亩地都归了赵四娘家,赵四娘每天这个时候都会去巡视一圈。
别人若是看到自家的田里满是杂草,十成里头有九成坑坑洼洼,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水塘,甚至有一大块根本就是连番薯都种不了的河滩地,肯定是笑不出来的。可赵四娘不同常人,每次见了都乐呵呵的,脑海中一遍又... -->>
在赵四娘家正式迁入姜家滩的第二天,全家人就开始为盖房子忙碌了起来。
原本是打算把新铺子就建在老铺子附近的,可赵四娘为了让赵永忠安心,决定在姜家滩置办些田产,就跑去咨询里正姜武,结果让她改变了主意。
原来姜家拥有的田地离码头还有一段距离,码头旁的那一大片杂草丛生的土地虽然属于姜家滩,可那块地实在太过荒凉,至今仍是没人要的无主之地。
赵四娘再三考虑之后,说服家里人同意将那块的荒地全买下来。
由于之前赵四娘家向全村人公开了番薯粉的方子,里正很是感念她家对乡亲们的恩情,于是很爽快地将那块二十几亩的荒地,以三十两银子的低价卖给了她家。
又因为姜老爷子坚持把自家靠近码头的那块地送给赵四娘家,于是但凡姜家滩靠近码头的田地一下子都归了赵四娘家所有,她家一跃成为拥有近三十亩田地的小地主。
“地主婆”赵四娘在那块离码头更近的荒地上,千挑万选了一处地质坚硬、地势颇高的地方盖新铺子。
选址问题解决好了,接下来就是盖房人选问题。十村八店手艺最好瓦匠是乔家庄的曹瓦匠,当然他家收费也是最贵的。本着“质量第一”原则,大家消除分歧,最终决定就请曹瓦匠来盖房子。
如今正值农闲时分,恰巧曹瓦匠手上也没有其他活计,去请他的第二天,他就带着两个徒弟来姜家滩开工了。
盖房子光有师徒三人肯定是不够的,大家决定再去请些乡亲们帮忙。
由于这回他们家要盖一间铺子和两套房子,不是一两天的事儿,前前后后少说得花上一两个月的功夫。所以决定除了给帮闲的人提供早午两餐外,还支付每天三十文钱的工钱。
别看三十文钱要低于码头上的最高工钱,可码头上的活计是极重的体力活儿,虽说干习惯了之后就不会像刚开始干时那样把肩膀磨破,可一天下来还是会手脚发肿,不知要比帮闲累上多少倍。而且这活计还不稳定。来码头上寻活计干的穷人越来越多,除了极个别和好几家商行的管事都相熟的人,谁也不能保证每天都能找到活儿干,大部分人一个月只能干上十几二十天。而帮闲这份儿活计至少能干上一个月,除开下雨,天天有活,相对稳定。因此村里头很多人都抢着来给他们家帮闲,其中不乏青壮年。
出乎意料的是,在一大批踊跃报名的人选中,他们家选的几个人,不是上了年纪的,就是半大小子。落选了的乡亲们虽然有些遗憾,可谁也没有不满,反而对他们家充满了敬意。
乡里乡亲的,各个人家的家境相互间都清楚得很,那些选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家徒四壁,并且家中没有壮劳力。像他们这种年纪的,就算想去码头上挣命,人家也会嫌弃。即使勉强招了他们,也绝不会给足工钱,最多给个十几二十文钱。乡亲们都看出来了,他们家这是有心在帮衬日子快要过不下去的人家。
再加上他们家不单公开了番薯粉的方子,见到乡亲们起早贪黑地排队等用石磨,还把自家新买的磨盘直接拉到旧石磨那儿,供乡亲们一起使用。一时间乡亲们都对他们家赞不绝口。
别看那些请来帮闲的乡亲们老的老少的少,可手脚很是麻利,加上他们感念姜老爷子一家的恩情,干起活儿来更是卖力。于是不到半个月的工夫,新铺子就即将完工了。
这一日,铺子里大家忙过了早上的饭点,赵永忠和赵三郎就去工地帮把手,赵四娘也跟了出去。
自从这近三十亩地都归了赵四娘家,赵四娘每天这个时候都会去巡视一圈。
别人若是看到自家的田里满是杂草,十成里头有九成坑坑洼洼,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水塘,甚至有一大块根本就是连番薯都种不了的河滩地,肯定是笑不出来的。可赵四娘不同常人,每次见了都乐呵呵的,脑海中一遍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