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古镇的脉动 (1/2)
41小说网 www.41xs.net,民间春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镇得名“三六九”,缘自繁荣集市日;集市繁荣道不尽,赶集一趟便知情。)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农历每月的初三、十三、二十三,初六、十六、二十六和初九、十九、二十九,周围十里八乡的不少村民们都会赶早儿出,兴致勃勃地来乡镇上赶集,因此,这个乡镇也被周围村庄的乡民们亲切地唤作“三六九镇”。古人迷信,每逢出门办事总要挑选一个吉利的日子,但老是请人看日子又嫌麻烦,于是,就有了“瞎汉出门三六九”这一说法。他们去繁就简地认为,逢三、逢六、逢九都是“黄道吉日”,甚至于选择这一天操办婚嫁喜事的也不在少数。这大概就是“三六九”乡镇集市日的来历了吧!既然有了“三六九”乡镇集市日这一惯例,这个乡镇得了“三六九镇”这么一个雅号,自然而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六九”集市的主体布局是一个相当宽阔的十字大街,从十字中心算起,东、南、西、北各延绵大约半里长的样子。自古以来,集市上的各类固定店铺应该修建在十字大街的哪一个位置上,那都是有规矩的;而逢集来这里临时搭棚儿或摆地摊儿卖土货的乡民们,也都是按照祖上留下来的规矩搭棚儿和摆地摊儿的,并不需要谁来约束谁,一切都井然有序。如此,年复一年,月复一月,“三六九”复“三六九”,在每一个乡镇集市日上,东街上的瓜果蔬菜禽蛋肉、西街上的粮油粉条米面糖、南街上的土布织绣鞋帽袜、北街上的农具家具家伙什儿,真可谓应有尽有。乡民们谁要是想购买哪一类商品,只要直奔相应的街面上去逛,去选购就行,并不需要走冤枉路,可谓方便快捷。
在“三六九”乡镇集市日这一天,远远近近的乡民们会不约而同地行动起来。来赶集的人们一准儿会赶早儿出门,肩挑背扛,有条件的则牵一头小毛驴,甚至赶个驴车,把自家栽种的瓜果蔬菜、编制的箩筐扫把、新宰的猪/羊肉、新孵出来的小鸡苗、家里吃不了的鸡蛋,以及妇女们精心织的布、绣的花……搬运到集市上来叫卖。一时卖不完的摊主们,会一直等到黄昏时分,才恋恋不舍地收摊儿回家。而那些需要在集市上做一些采购的乡民们,则会约上几个同伴儿,兴致勃勃地来集市上精心选购一些自家需要的耕种农具、家什用品,以及其他东西。有的时候,邻家好友也会请求代购一些日用品,比如灯油、盐巴、针头线脑什么的。最晚在太阳落山时分,大家就高高兴兴地结伴儿返回家里去了。
当然啦,那些在集市上留恋时间太长的乡民们是必须解决当日的晌午饭问题的,不过这个也好说。在“三六九”集市上,除了那几个大大小小的固定饭铺之外,集市日那天,家住镇上的一些乡民们,还会在东、南、西、北各条大街的两边不远不近地支起来一个又一个临时做饭、卖饭的棚子。把一个铁炉子安放在棚子里边生上火后,用不了多长时间,麻叶儿(油条)、烙饼、油泼/炝锅面条……就争先恐后地冒出来诱人的香味儿了。但即便如此,也总会有一些比较节俭的大伯大妈们舍不得花那很少的几个铜板来打牙祭,于是就自带干粮了事。当转悠到大约该吃午饭的时候,他们就只买一碗热茶,然后安详地坐在茶桌前一边喝着,一边啃吃干粮。尽管散着诱人香味儿的饭棚子也许近在咫尺,但望着眼前过往的人流和繁华非常的市面,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如意;而流露在他们脸上的,反倒是一派乐乐和和的满足呢!
如此,年年月月,每一个“三六九”乡镇集市日,都是一次热热闹闹的乡镇大集会,也是这个小小山镇的节日。那一天,宽阔的街面上总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不但乡镇上原有的各家店铺都会添足货物早早地开门迎客,而且周围乡民们摆的地摊一个接着一个,欢快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随着时光的流逝,“三六九”集市的规模虽然也在极为缓慢地扩展着,但无数辈儿人延续下来的习惯了,集市上大的布局却始终没有变化。凡来赶集的人们早已经对这里的一切了如指掌,因此间就形成了一种稳定自然的融洽和顺畅,并且无一例外地自觉维护着这种热闹中的融洽和顺畅。
除了热闹非凡的十字大街之外,在乡镇的最北头还有一个规模不算小的骡马市场。每逢集市日,不只是邻村,就是邻近乡镇的那些买卖大牲口的人们,也会早早地牵着各家的马、骡、驴、牛等云集在这里。此时,就会有一些头脑灵活的中年或上年纪的男人活跃在买卖双方之间,将手伸进买方或卖方的袖筒里给他们交换买卖信息。这些人俗称“牙人”,他们先用手指与卖方商讨某头牲口的卖价;然后再用手指将这头牲口的买价告诉买方。买方若不接受这个价格,并不会说什么,只要不理会“牙人”即可;若同意这个价格,就攥一下“牙人”的手,这挡子买卖就算谈成了。
接下来,买方会到一旁将买这头牲口的钱交给“牙人”,而“牙人”则再到一旁将卖这头牲口的钱交给卖方。此时,买方就高高兴兴地牵着买到的牲口回去了,而卖方也高高兴兴地拿着卖牲口的钱回去了,... -->>
(小镇得名“三六九”,缘自繁荣集市日;集市繁荣道不尽,赶集一趟便知情。)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农历每月的初三、十三、二十三,初六、十六、二十六和初九、十九、二十九,周围十里八乡的不少村民们都会赶早儿出,兴致勃勃地来乡镇上赶集,因此,这个乡镇也被周围村庄的乡民们亲切地唤作“三六九镇”。古人迷信,每逢出门办事总要挑选一个吉利的日子,但老是请人看日子又嫌麻烦,于是,就有了“瞎汉出门三六九”这一说法。他们去繁就简地认为,逢三、逢六、逢九都是“黄道吉日”,甚至于选择这一天操办婚嫁喜事的也不在少数。这大概就是“三六九”乡镇集市日的来历了吧!既然有了“三六九”乡镇集市日这一惯例,这个乡镇得了“三六九镇”这么一个雅号,自然而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六九”集市的主体布局是一个相当宽阔的十字大街,从十字中心算起,东、南、西、北各延绵大约半里长的样子。自古以来,集市上的各类固定店铺应该修建在十字大街的哪一个位置上,那都是有规矩的;而逢集来这里临时搭棚儿或摆地摊儿卖土货的乡民们,也都是按照祖上留下来的规矩搭棚儿和摆地摊儿的,并不需要谁来约束谁,一切都井然有序。如此,年复一年,月复一月,“三六九”复“三六九”,在每一个乡镇集市日上,东街上的瓜果蔬菜禽蛋肉、西街上的粮油粉条米面糖、南街上的土布织绣鞋帽袜、北街上的农具家具家伙什儿,真可谓应有尽有。乡民们谁要是想购买哪一类商品,只要直奔相应的街面上去逛,去选购就行,并不需要走冤枉路,可谓方便快捷。
在“三六九”乡镇集市日这一天,远远近近的乡民们会不约而同地行动起来。来赶集的人们一准儿会赶早儿出门,肩挑背扛,有条件的则牵一头小毛驴,甚至赶个驴车,把自家栽种的瓜果蔬菜、编制的箩筐扫把、新宰的猪/羊肉、新孵出来的小鸡苗、家里吃不了的鸡蛋,以及妇女们精心织的布、绣的花……搬运到集市上来叫卖。一时卖不完的摊主们,会一直等到黄昏时分,才恋恋不舍地收摊儿回家。而那些需要在集市上做一些采购的乡民们,则会约上几个同伴儿,兴致勃勃地来集市上精心选购一些自家需要的耕种农具、家什用品,以及其他东西。有的时候,邻家好友也会请求代购一些日用品,比如灯油、盐巴、针头线脑什么的。最晚在太阳落山时分,大家就高高兴兴地结伴儿返回家里去了。
当然啦,那些在集市上留恋时间太长的乡民们是必须解决当日的晌午饭问题的,不过这个也好说。在“三六九”集市上,除了那几个大大小小的固定饭铺之外,集市日那天,家住镇上的一些乡民们,还会在东、南、西、北各条大街的两边不远不近地支起来一个又一个临时做饭、卖饭的棚子。把一个铁炉子安放在棚子里边生上火后,用不了多长时间,麻叶儿(油条)、烙饼、油泼/炝锅面条……就争先恐后地冒出来诱人的香味儿了。但即便如此,也总会有一些比较节俭的大伯大妈们舍不得花那很少的几个铜板来打牙祭,于是就自带干粮了事。当转悠到大约该吃午饭的时候,他们就只买一碗热茶,然后安详地坐在茶桌前一边喝着,一边啃吃干粮。尽管散着诱人香味儿的饭棚子也许近在咫尺,但望着眼前过往的人流和繁华非常的市面,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如意;而流露在他们脸上的,反倒是一派乐乐和和的满足呢!
如此,年年月月,每一个“三六九”乡镇集市日,都是一次热热闹闹的乡镇大集会,也是这个小小山镇的节日。那一天,宽阔的街面上总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不但乡镇上原有的各家店铺都会添足货物早早地开门迎客,而且周围乡民们摆的地摊一个接着一个,欢快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随着时光的流逝,“三六九”集市的规模虽然也在极为缓慢地扩展着,但无数辈儿人延续下来的习惯了,集市上大的布局却始终没有变化。凡来赶集的人们早已经对这里的一切了如指掌,因此间就形成了一种稳定自然的融洽和顺畅,并且无一例外地自觉维护着这种热闹中的融洽和顺畅。
除了热闹非凡的十字大街之外,在乡镇的最北头还有一个规模不算小的骡马市场。每逢集市日,不只是邻村,就是邻近乡镇的那些买卖大牲口的人们,也会早早地牵着各家的马、骡、驴、牛等云集在这里。此时,就会有一些头脑灵活的中年或上年纪的男人活跃在买卖双方之间,将手伸进买方或卖方的袖筒里给他们交换买卖信息。这些人俗称“牙人”,他们先用手指与卖方商讨某头牲口的卖价;然后再用手指将这头牲口的买价告诉买方。买方若不接受这个价格,并不会说什么,只要不理会“牙人”即可;若同意这个价格,就攥一下“牙人”的手,这挡子买卖就算谈成了。
接下来,买方会到一旁将买这头牲口的钱交给“牙人”,而“牙人”则再到一旁将卖这头牲口的钱交给卖方。此时,买方就高高兴兴地牵着买到的牲口回去了,而卖方也高高兴兴地拿着卖牲口的钱回去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