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小说网 www.41xs.net,隋唐之谋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坚此时已枯瘦如骨,面如金纸,已到油尽灯枯之时,他连一点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闭着眼,静静地等待着那一刻的来临。
人之将死,杨坚这两天脑海想到的,都是已经逝去的亲人,他的父母双亲,和他相濡以沫共处几十年的老妻,但他最不放心的确是他一手开创的大隋江山。大隋刚刚建立,还有太多大事没有处理,这些大事凶险异常,一个不慎,就会使他开创的江山覆灭,他执政二十几年,始终未能下手,最终只能把这些事情交给了自己儿子了。
“陛下!太子到了。”耳畔有宦官轻轻提醒他。
杨坚微弱地睁开眼睛,见儿杨广跪在自己面前,满脸泪水,他微微抬起手,抚摸儿的脸庞,慈爱地笑了,低声低微道:“痴儿,朕要去见你母后,这是好事啊!”
杨广握住父亲的手,泪水扑簌簌落下,最后他失声痛哭起来,“父皇!”
杨坚此时头脑异常清明,他声音低微道:“朕还有几句话要交代你,叫他们退下!”
杨广点点头,对四周宦官和宫女道:“你们都退下!”
十几名宦官和宫女都退了下去,寝殿内只剩下杨广一人,杨广哽咽着声音道:“父皇,儿臣谨听父皇训诫。”
杨坚叹了口气,缓缓道:“自永嘉之乱以来,南北朝更迭纷纷,终无一朝善始寿终,原以为魏能长久,但仅百年又被周齐所代,昔日孝文帝也思改革,却误入歧途,以致门阀之风再起,宇文泰建关陇门阀,得以最终立国,可它还是毁于门阀之手,天下毒瘤,莫过于门阀,门阀之毒又莫过于关陇,朕执政二十年,始终奈何不了他们,皇儿,关陇门阀是我大隋心腹首患,谨记!”
杨广默默点头,这一点他心里很清楚,“儿臣已经决定,儿臣主政后就尽快迁都,将朝廷中枢移出关陇。”
“朕也想迁都,奈何制肘太多,皇儿须慎重谨行,不可操之太急。”
叹息一声,杨坚又低声道:“大隋心患之二就是北齐旧地,胡汉混杂,大多是六镇子孙,彪悍之风犹在,这些人不服教化,一遇风雨便起兵起义,你要万分小心,善待他们,宽以待民,不要给他们起兵的借口。”
杨广很是赞同杨坚的话,但是并不太赞成他的做法,在他看来,宽仁相待只能使矛盾后延,就算他当政时不乱,那以后呢?他的子孙怎么办?六镇已过百年,强悍之风依旧,可见并不是教化就能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将这些六镇后裔杀绝,不留后患,但这话他不敢说。
杨坚又道:“大隋心患之三是草原北虏,突厥始终是中原心腹大患,永嘉之乱也是由北胡引发,草原一旦寒冷,北胡必然南下,我大隋建国之初,也几近被突厥所灭,突厥随经大隋之手,一分为二,东西突厥争着向大隋表忠心,并不是因为他们害怕大隋,而是他们要先统一内部,才会向大隋宣战。所以你要切记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就不要轻言进军突厥,要看着他们内耗。而且胡人多变,就算他们向大隋投诚也不可轻信,须刚柔两手并举,加强防御,长孙晟和裴矩都是治胡良臣,你可重用之。”
杨广点头,“儿臣铭记于心。”
杨坚长长叹息一声,“朕思秦之短暂,又思汉之四百年,感触良多,秦以法治国,强暴而不施仁义,以致天下大乱,汉初以老庄无为而治,后武帝又尊儒术得以中兴,最终实现长治久安,皇儿,你要谨记,法以治人,儒以治心,这是汉法治国之道,是我大隋长治久安之本,朕治如初汉,已使国富民强,希望你能成为汉之武帝,实现大隋中兴,完成朕未尽之事业,驱除胡虏,恢复汉统。”
杨广给父亲重重磕了两个头,“父皇金玉之言,儿臣铭记于心。”
“朕将江山交给你很放心,你大哥与关陇贵族集团交往慎密,如果他当上皇帝,我大隋我杨家将成为他们的傀儡,而你比你大哥心志坚定,目光长远,善于隐忍,这也是朕为什么选你当太子的原因,只要你能够戒骄戒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抗他们,朕相信那些人迟早死在你手里。”杨坚声音越来越小,如果此时不是大殿里没人的话,杨广根本就听不清楚他说什么?
“儿臣谨记父皇的教诲。”杨广低头说道。
等杨广说完,杨坚忽然间握住他的手,龙目圆睁费力地喘息道:“朕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的兄弟,你们是一母同胞你要善待他们,你大哥虽不堪大用,可他毕竟是你大哥,希望你能够让他富贵终老,这是朕唯一拜求你之事。”
杨广垂泪道:“儿臣安敢忘记手足之情,不用父皇嘱咐,儿臣自会善待他们。”
停一下,杨广又问:“父皇可想见一见大哥?我命人去接他来。”
杨坚欣慰地笑了,“你有这心就行了,朕已经见过他了。”
说到这里,杨坚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杨广连忙叫宦官进来服侍,杨坚摆摆手,他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就这么走了,但是杨广能够从他那双眼睛里看出他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和种种的不甘。
在杨坚死后的当天晚上,废太子杨勇在兵部侍郎柳述以及禁卫军统领元岩的帮助下,想搞政变,这也就是有名的仁寿宫变。
这场政变发起的很突然,打了杨广一个措手不及,如果不是杨素还有宇文述带兵平叛的话,杨广早就死了,这也是为什么杨广那么信任杨素和宇文家的原因。虽然杨广没死,但是他的哥哥废太子杨勇却死了。
一想起那场仁寿宫变,杨广的面上露出了狰狞的神色,显然他对当年那场政变还心有余悸。而正是那场政变,促使他将自己的兄弟们的兵权给削了。
想到此,杨广站起身来对着林子轩道:“这次叫你回来除了想见见您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皇上既然不坐了,身为臣子的又怎么敢坐呢?林子轩也站立了起来,此时听杨广这么说,急忙大声的说道:“请皇上吩咐,臣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嗯。”杨广点点头道,“很好,你这个态度朕很满意。不过不需要着急,你大老远的回来了,怎么着也得休息几天吧!过几天朕在给你安排任务。”
“是。”
坚此时已枯瘦如骨,面如金纸,已到油尽灯枯之时,他连一点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闭着眼,静静地等待着那一刻的来临。
人之将死,杨坚这两天脑海想到的,都是已经逝去的亲人,他的父母双亲,和他相濡以沫共处几十年的老妻,但他最不放心的确是他一手开创的大隋江山。大隋刚刚建立,还有太多大事没有处理,这些大事凶险异常,一个不慎,就会使他开创的江山覆灭,他执政二十几年,始终未能下手,最终只能把这些事情交给了自己儿子了。
“陛下!太子到了。”耳畔有宦官轻轻提醒他。
杨坚微弱地睁开眼睛,见儿杨广跪在自己面前,满脸泪水,他微微抬起手,抚摸儿的脸庞,慈爱地笑了,低声低微道:“痴儿,朕要去见你母后,这是好事啊!”
杨广握住父亲的手,泪水扑簌簌落下,最后他失声痛哭起来,“父皇!”
杨坚此时头脑异常清明,他声音低微道:“朕还有几句话要交代你,叫他们退下!”
杨广点点头,对四周宦官和宫女道:“你们都退下!”
十几名宦官和宫女都退了下去,寝殿内只剩下杨广一人,杨广哽咽着声音道:“父皇,儿臣谨听父皇训诫。”
杨坚叹了口气,缓缓道:“自永嘉之乱以来,南北朝更迭纷纷,终无一朝善始寿终,原以为魏能长久,但仅百年又被周齐所代,昔日孝文帝也思改革,却误入歧途,以致门阀之风再起,宇文泰建关陇门阀,得以最终立国,可它还是毁于门阀之手,天下毒瘤,莫过于门阀,门阀之毒又莫过于关陇,朕执政二十年,始终奈何不了他们,皇儿,关陇门阀是我大隋心腹首患,谨记!”
杨广默默点头,这一点他心里很清楚,“儿臣已经决定,儿臣主政后就尽快迁都,将朝廷中枢移出关陇。”
“朕也想迁都,奈何制肘太多,皇儿须慎重谨行,不可操之太急。”
叹息一声,杨坚又低声道:“大隋心患之二就是北齐旧地,胡汉混杂,大多是六镇子孙,彪悍之风犹在,这些人不服教化,一遇风雨便起兵起义,你要万分小心,善待他们,宽以待民,不要给他们起兵的借口。”
杨广很是赞同杨坚的话,但是并不太赞成他的做法,在他看来,宽仁相待只能使矛盾后延,就算他当政时不乱,那以后呢?他的子孙怎么办?六镇已过百年,强悍之风依旧,可见并不是教化就能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将这些六镇后裔杀绝,不留后患,但这话他不敢说。
杨坚又道:“大隋心患之三是草原北虏,突厥始终是中原心腹大患,永嘉之乱也是由北胡引发,草原一旦寒冷,北胡必然南下,我大隋建国之初,也几近被突厥所灭,突厥随经大隋之手,一分为二,东西突厥争着向大隋表忠心,并不是因为他们害怕大隋,而是他们要先统一内部,才会向大隋宣战。所以你要切记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就不要轻言进军突厥,要看着他们内耗。而且胡人多变,就算他们向大隋投诚也不可轻信,须刚柔两手并举,加强防御,长孙晟和裴矩都是治胡良臣,你可重用之。”
杨广点头,“儿臣铭记于心。”
杨坚长长叹息一声,“朕思秦之短暂,又思汉之四百年,感触良多,秦以法治国,强暴而不施仁义,以致天下大乱,汉初以老庄无为而治,后武帝又尊儒术得以中兴,最终实现长治久安,皇儿,你要谨记,法以治人,儒以治心,这是汉法治国之道,是我大隋长治久安之本,朕治如初汉,已使国富民强,希望你能成为汉之武帝,实现大隋中兴,完成朕未尽之事业,驱除胡虏,恢复汉统。”
杨广给父亲重重磕了两个头,“父皇金玉之言,儿臣铭记于心。”
“朕将江山交给你很放心,你大哥与关陇贵族集团交往慎密,如果他当上皇帝,我大隋我杨家将成为他们的傀儡,而你比你大哥心志坚定,目光长远,善于隐忍,这也是朕为什么选你当太子的原因,只要你能够戒骄戒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抗他们,朕相信那些人迟早死在你手里。”杨坚声音越来越小,如果此时不是大殿里没人的话,杨广根本就听不清楚他说什么?
“儿臣谨记父皇的教诲。”杨广低头说道。
等杨广说完,杨坚忽然间握住他的手,龙目圆睁费力地喘息道:“朕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的兄弟,你们是一母同胞你要善待他们,你大哥虽不堪大用,可他毕竟是你大哥,希望你能够让他富贵终老,这是朕唯一拜求你之事。”
杨广垂泪道:“儿臣安敢忘记手足之情,不用父皇嘱咐,儿臣自会善待他们。”
停一下,杨广又问:“父皇可想见一见大哥?我命人去接他来。”
杨坚欣慰地笑了,“你有这心就行了,朕已经见过他了。”
说到这里,杨坚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杨广连忙叫宦官进来服侍,杨坚摆摆手,他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就这么走了,但是杨广能够从他那双眼睛里看出他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和种种的不甘。
在杨坚死后的当天晚上,废太子杨勇在兵部侍郎柳述以及禁卫军统领元岩的帮助下,想搞政变,这也就是有名的仁寿宫变。
这场政变发起的很突然,打了杨广一个措手不及,如果不是杨素还有宇文述带兵平叛的话,杨广早就死了,这也是为什么杨广那么信任杨素和宇文家的原因。虽然杨广没死,但是他的哥哥废太子杨勇却死了。
一想起那场仁寿宫变,杨广的面上露出了狰狞的神色,显然他对当年那场政变还心有余悸。而正是那场政变,促使他将自己的兄弟们的兵权给削了。
想到此,杨广站起身来对着林子轩道:“这次叫你回来除了想见见您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皇上既然不坐了,身为臣子的又怎么敢坐呢?林子轩也站立了起来,此时听杨广这么说,急忙大声的说道:“请皇上吩咐,臣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嗯。”杨广点点头道,“很好,你这个态度朕很满意。不过不需要着急,你大老远的回来了,怎么着也得休息几天吧!过几天朕在给你安排任务。”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