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41xs.net,摄政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
第二天的早朝之上,陆续发生了好几件震动朝野的大事情。
随着早朝开始,当德庆皇帝驾临太和殿之后,正准备要向百官宣布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皆是要暂时出京巡察的事情,就突然见到有好几位朝廷官员迫不及待的主动跳了出来。
这些官员出列之后,就皆是猛烈弹劾前任大理寺卿、即将要赴任山东巡抚的方世文,表示方世文在担任大理寺卿期间,多次以权谋私、判决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让百姓们怨声载道、国不将国云云。
有趣的是,这些官员大肆弹劾方世文之际,又表示他们并没有掌握任何确凿证据,但现任大理寺卿、大儒杨洵已经收集到了大量的人证物证,足以证明方世文的诸般罪行。
这件事情,自然是出于周尚景与赵俊臣的谋划,也是他们二人昨天交谈之际所议定的诸般对策之一。
事实上,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早就达成的交易,要设法扳倒方世文、让山东巡抚的位置再次空缺,然后则是两党共同支持赵俊臣的朋党、山东布政使李立德接任山东巡抚的空缺,而赵俊臣则是投桃报李、全力支持不久前刚被罢免的前任山东巡抚陆远安接任陕西巡抚的空缺。
原本,像是这种涉及到封疆大吏的事情,必然是要徐徐图之,也必然要经过大量的庙堂争议与利益交换,而且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最初乃是指望现任大理寺卿杨洵亲自出面扳倒方世文,认为杨洵一向是眼里不容沙子,当他发现方世文多年以来的诸般罪责之后,必然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公开弹劾。
谁曾想,杨洵虽然是眼里不容沙子、性格公正,但他也一向是做事严谨、最为看重审案定罪之际的证据确凿,所以杨洵从赵俊臣那里听说了方世文的诸般罪行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急匆匆的跳出来表态弹劾,这段时间一直都在设法收集人证物证,打算等到诸般证据皆是不容辩驳之后,再出面向德庆皇帝弹劾方世文的罪行。
刚开始的时候,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倒也不急着这几天时间,一直都在耐心等待,但现在庙堂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他们二人接下来一段时间皆是要出京巡视,这件事情自然也就不能再拖了,否则山东巡抚与陕西巡抚的位置很有可能就会落在旁人手里。
也正是出于这般考虑,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才会安排一部分朝廷官员率先站出来弹劾方世文,就是为了强迫杨洵提前表明态度、揭露方世文的罪行,然后就可以赶在他们离开京城之前扳倒方世文,进而是趁机确定山东巡抚与陕西巡抚的任命。
而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也正如周、赵二人所预料一般,当德庆皇帝听说杨洵已经掌握了大量人证物证之后,立刻就征询了杨洵的意见。
面对德庆皇帝的征询,杨洵无奈之下,只好是把自己目前所掌握的诸般证据尽数禀报了出来。
在杨洵这样的法学大家眼里,他目前所掌握的这些证据依然还不够确凿与周密,也还有一丝翻案的可能,但德庆皇帝却不似杨洵一般讲究严谨,当他听到杨洵所禀报的诸般证据之后,当场就确定了方世文的罪行。
这般情况下,再加上周、赵二党官员的纷纷弹劾、以及部分中立官员的落井下石,营造出了一种群情鼎沸、人神共愤的局面,德庆皇帝更没有任何犹豫,很快就把方世文罢官定罪了。
在德庆皇帝眼中,方世文至始至终都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罢了,处理之际也不会有任何犹豫。
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随着方世文尚未赴任就被罢免定罪,早朝之上的话题很快就转向了山东巡抚的委任。
与此同时,空缺长达数月时间之久的陕西巡抚之位,也被某些官员趁机再次提及。
两个封疆大吏的任命,自然是引发了朝中各派势力的激烈抢夺与争吵。
也就在这般情况之下,以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为首,“周党”与“赵党”众官员纷纷站出来表态支持由李立德与陆远安二人分别担任山东与陕西二地的巡抚之位,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
周尚景与赵俊臣虽是庙堂之中权势最大的两位权臣,“周党”与“赵党”也皆是庙堂之中规模最大的派系,但封疆大吏的诱惑实在是太大,哪怕是周、赵二人联手,他们所举荐的人选也依然是引发了诸多争议。
实际上,会出现这些争议也很正常,因为李立德与陆远安这两人也确实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李立德担任山东布政使之位仅有年余时间,资历与功绩皆是有所不足,而陆远安更是不久前才被朝廷定罪罢免,可以说这两人的目前情况原本就不适合担当朝廷的封疆大吏。
然而,这般争议不休之下,德庆皇帝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与思索之后,却是出乎意料的开口表态,支持李立德与陆远安二人分别担任山东与陕西二地的巡抚之位。
这样一来,当德庆皇帝与赵俊臣、周尚景二人站在同一立场之际,那就是大势已定,就算是李立德与陆远安二人再是如何不合适担当山东巡抚与陕西巡抚,这件事情依然是就这样确定了下来,那些眼红封疆大吏之位的势力与官员也只能是讪讪作罢。
而德庆皇帝之所以是选择支持周尚景与赵俊臣的提议,让李立德与陆远安二人分别担任山东巡抚与陕西巡抚,原因也很简单——这件事情若是持续争论下去,必然是耗时良久,周尚景与赵俊臣也必然是不愿意善罢甘休,到时候就必然会影响到德庆皇帝的调虎离山之计。
所以,出于全局考虑,德庆皇帝竟是极为罕见的直接支持了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扶持朋党的提案,也让这件事情得以迅速的尘埃落定——这也是周、赵二人选在这个时候行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更大、更长远... -->>
……
……
第二天的早朝之上,陆续发生了好几件震动朝野的大事情。
随着早朝开始,当德庆皇帝驾临太和殿之后,正准备要向百官宣布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皆是要暂时出京巡察的事情,就突然见到有好几位朝廷官员迫不及待的主动跳了出来。
这些官员出列之后,就皆是猛烈弹劾前任大理寺卿、即将要赴任山东巡抚的方世文,表示方世文在担任大理寺卿期间,多次以权谋私、判决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让百姓们怨声载道、国不将国云云。
有趣的是,这些官员大肆弹劾方世文之际,又表示他们并没有掌握任何确凿证据,但现任大理寺卿、大儒杨洵已经收集到了大量的人证物证,足以证明方世文的诸般罪行。
这件事情,自然是出于周尚景与赵俊臣的谋划,也是他们二人昨天交谈之际所议定的诸般对策之一。
事实上,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早就达成的交易,要设法扳倒方世文、让山东巡抚的位置再次空缺,然后则是两党共同支持赵俊臣的朋党、山东布政使李立德接任山东巡抚的空缺,而赵俊臣则是投桃报李、全力支持不久前刚被罢免的前任山东巡抚陆远安接任陕西巡抚的空缺。
原本,像是这种涉及到封疆大吏的事情,必然是要徐徐图之,也必然要经过大量的庙堂争议与利益交换,而且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最初乃是指望现任大理寺卿杨洵亲自出面扳倒方世文,认为杨洵一向是眼里不容沙子,当他发现方世文多年以来的诸般罪责之后,必然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公开弹劾。
谁曾想,杨洵虽然是眼里不容沙子、性格公正,但他也一向是做事严谨、最为看重审案定罪之际的证据确凿,所以杨洵从赵俊臣那里听说了方世文的诸般罪行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急匆匆的跳出来表态弹劾,这段时间一直都在设法收集人证物证,打算等到诸般证据皆是不容辩驳之后,再出面向德庆皇帝弹劾方世文的罪行。
刚开始的时候,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倒也不急着这几天时间,一直都在耐心等待,但现在庙堂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他们二人接下来一段时间皆是要出京巡视,这件事情自然也就不能再拖了,否则山东巡抚与陕西巡抚的位置很有可能就会落在旁人手里。
也正是出于这般考虑,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才会安排一部分朝廷官员率先站出来弹劾方世文,就是为了强迫杨洵提前表明态度、揭露方世文的罪行,然后就可以赶在他们离开京城之前扳倒方世文,进而是趁机确定山东巡抚与陕西巡抚的任命。
而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也正如周、赵二人所预料一般,当德庆皇帝听说杨洵已经掌握了大量人证物证之后,立刻就征询了杨洵的意见。
面对德庆皇帝的征询,杨洵无奈之下,只好是把自己目前所掌握的诸般证据尽数禀报了出来。
在杨洵这样的法学大家眼里,他目前所掌握的这些证据依然还不够确凿与周密,也还有一丝翻案的可能,但德庆皇帝却不似杨洵一般讲究严谨,当他听到杨洵所禀报的诸般证据之后,当场就确定了方世文的罪行。
这般情况下,再加上周、赵二党官员的纷纷弹劾、以及部分中立官员的落井下石,营造出了一种群情鼎沸、人神共愤的局面,德庆皇帝更没有任何犹豫,很快就把方世文罢官定罪了。
在德庆皇帝眼中,方世文至始至终都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罢了,处理之际也不会有任何犹豫。
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随着方世文尚未赴任就被罢免定罪,早朝之上的话题很快就转向了山东巡抚的委任。
与此同时,空缺长达数月时间之久的陕西巡抚之位,也被某些官员趁机再次提及。
两个封疆大吏的任命,自然是引发了朝中各派势力的激烈抢夺与争吵。
也就在这般情况之下,以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为首,“周党”与“赵党”众官员纷纷站出来表态支持由李立德与陆远安二人分别担任山东与陕西二地的巡抚之位,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
周尚景与赵俊臣虽是庙堂之中权势最大的两位权臣,“周党”与“赵党”也皆是庙堂之中规模最大的派系,但封疆大吏的诱惑实在是太大,哪怕是周、赵二人联手,他们所举荐的人选也依然是引发了诸多争议。
实际上,会出现这些争议也很正常,因为李立德与陆远安这两人也确实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李立德担任山东布政使之位仅有年余时间,资历与功绩皆是有所不足,而陆远安更是不久前才被朝廷定罪罢免,可以说这两人的目前情况原本就不适合担当朝廷的封疆大吏。
然而,这般争议不休之下,德庆皇帝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与思索之后,却是出乎意料的开口表态,支持李立德与陆远安二人分别担任山东与陕西二地的巡抚之位。
这样一来,当德庆皇帝与赵俊臣、周尚景二人站在同一立场之际,那就是大势已定,就算是李立德与陆远安二人再是如何不合适担当山东巡抚与陕西巡抚,这件事情依然是就这样确定了下来,那些眼红封疆大吏之位的势力与官员也只能是讪讪作罢。
而德庆皇帝之所以是选择支持周尚景与赵俊臣的提议,让李立德与陆远安二人分别担任山东巡抚与陕西巡抚,原因也很简单——这件事情若是持续争论下去,必然是耗时良久,周尚景与赵俊臣也必然是不愿意善罢甘休,到时候就必然会影响到德庆皇帝的调虎离山之计。
所以,出于全局考虑,德庆皇帝竟是极为罕见的直接支持了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扶持朋党的提案,也让这件事情得以迅速的尘埃落定——这也是周、赵二人选在这个时候行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更大、更长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