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小说网 www.41xs.net,大明书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候大权在握,哪个大臣敢不服气,顶多也就有几个不长眼地背后指指点点罢了,难道您还在乎这个吗?”
“可是夏大人那里…我知道夏大人对此事是不甚赞同的,如果我在此事上表示同意,会不会得罪了夏大人,毕竟现在夏大人…”
“他夏言可以沉默不语,爹您就不能率先表态?他夏言也太霸道了…”严世藩愤愤说道,“不过这件事您大可放心。前些日子彭岳彭大人因为他的亲事与夏大人产生了不小的矛盾,夏大人之所以将您提拔为礼部尚书,就是想借机拉拢您,所以他绝对不会再这件事上与您产生矛盾的,顶多心里不高兴罢了,您只需要修复一下,多往夏大人府里跑两趟,给他送点礼物就好了…”
“藩儿,你确定这样能行?”严嵩的语气还有一丝不确定,“这件事必须要慎重,走错一步,或是走对一步,可就是截然不同的结果啊。”
“爹,您放心!”严世藩拍着胸脯说道,“难道您不记得张孚敬是如何获宠的吗?还不是因为大礼议之时,他孤身一人鼎力支持皇上。今日之事与大礼议又何其相似!只要您在这件事情上鼎力支持皇上,一定会深得陛下恩宠,想来日后您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不会次于他夏言!”
“还有一点…爹,您要懂得利用夏言夏大人,比如在这件事情上,您就可以拿夏言当挡箭牌,到时候您利用夏言的权威,想来朝中便没有人敢于对您指指点点,而且您要想进一步擢升,也必须依靠夏言…”
“藩儿啊,爹现在心里虽然认同你的想法,但是你不在爹的位置上,考虑的东西自然也没有爹多,所以爹现在心里头有疑虑,你不会觉得…”
“爹,您就是考虑得太多…”严世藩语气中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想当初张孚敬一个芝麻大小的官职,就因为大礼议一事儿备受恩宠,您为何就不能放手一搏呢?您要明白,您最需要考虑的是皇上的喜好,而不是夏言的心思,得到了皇上的认同,便能够得到一切!张孚敬因为大礼议这一件事,便获宠多年,后来败落,也是因为他不懂得揣摩皇上的心思,所提的建议措施与皇上多有忤逆,爹,您就相信我吧,在查人观事方面,藩儿就没有错过!”
“这件事…我还要考虑一下…”严嵩回避着严世藩的目光,可能这时候他都有些为自己的懦弱而感到“羞耻”,“我要是按你说的,上一封奏疏对皇上的做法表示鼎力支持,恐怕以后…就逃不掉“佞臣”这个名声了!”
“爹,您还考虑什么!又要爱惜什么名声,难道一个好名声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历史上哪个当权的大臣不受人非议,他夏言背后就没有人指指点点吗?”,严世藩边说边用手指敲了敲桌子,“皇上让您尽快交奏折,您这样拖来拖去,怎么答复皇上,难不成您想再次触怒圣上?是名声重要,还是您自己的前途重要?”
“你在这里急什么急!”严嵩瞪了严世藩一眼,语气也有些不悦,“我肯定会在明天上朝之前决定好的…”
“爹,您说皇上为什么偏偏非要您说出想法?”严世藩见严嵩犹豫,不由心生一计,“一来是因为您是礼部尚书,需要您的支持,但是您支不支持对皇上来说也没有太大的作用,皇上是想趁此机会试探您,看看您肯不肯做皇上的心腹呢!如果您在此事上能够会意,那么皇上必定会认为您聪明懂事,是个可塑之才。可是如果您还是不能理解皇上的这种心思,不仅会失去这次得到皇上宠信的机会,而且还会触怒皇上,恐怕您这辛苦得来的礼部尚书…也是保不住了…”严世藩此时故意将此事的严重性加强,以期坚定自己父亲的决心。
“哦…原来如此…哎呀…”严嵩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怪不得今日皇上对我说…”严嵩说到这便闭口不言了。
“皇上和您说什么了?”严世藩见严嵩话说到一半,便焦急地问了起来。
“皇上说…说如果这件事做不好,就要我…致仕…”严嵩犹豫着小声说道。
“那您刚才怎么不和我说?”严世藩皱着眉头问道。
“我…我这不是…”严嵩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脸色也跟着红了起来。
“爹,如此一来,您更要尽快上奏,同意皇上的举措了…”严世藩把身体向前倾了倾,“爹,您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啊,想您当初年纪轻轻便名列二甲前茅,您老老实实做官,当初还因江斌、钱宁祸乱朝政而主动致仕,可是结果呢,不惑之年还在南京翰林院任职,您不觉得憋屈吗?”
“我…不要再提这些事了…”严嵩坐在椅子上有些颓丧地摆摆手,嘴上虽然这样说,心里却又回忆起了自己前半生的坎坷经历…当初科举中第后,自己也以为能够官运亨通,可是自己错了,正德年间混乱的政治坏境并没有给自己太多施展才能的机会,而自己不与小人为伍换来的最终结果也是始终得不到重用。他那时候才明白只会写写文章是不行的,踏踏实实做本职工作也是不行的,所以他学会了溜须拍马,学会了阿谀奉承,历经艰辛,才得到今日的一切,决不能就此失去!
“爹,您马上就要花甲之年了,难道您就不为自己打算一下…”严世藩自是看出了严嵩的情绪变化,便继续在一旁“煽风点火”。
严嵩听严世藩在一旁絮絮说着,心中也不禁翻腾起来:是的,自己这大半生,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累,自己再也不想折腾下去了。
“藩儿,不必说了,爹已有计议…”严嵩吸吸鼻子,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来,藩儿,随爹到书房,为爹准备笔墨…”
“好,我这就随爹去书房…”严世藩在后面笑着说道。他此时已经看透了严嵩心中的想法,知道自己的劝说终于起作用了。
此时,在书房中,严嵩奋笔疾书,写下了《庆云颂》与《大礼告成颂》,以此支持朱厚熜的做法,三十年的文学功底全部化作了溜须拍马的遣词造句。他知道此言一出,必将舆论哗然。
“就这样吧,铺天盖地的谩骂,我已经准备好了,我只想好好生活,不求建功立业,不求青史留名,只求飞黄腾达,只求余生富贵。”
附注:1.徐有贞:又名徐珵。土木堡之役后,英宗被俘,众臣皆有意南迁,但是朝堂之上徐珵率先提出,竟无人复议(坑队友)。结果被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大加斥责,并遭到贬官唾弃。(当然,后来徐珵改名为徐有贞,经过“南宫之变”,帮助“北狩”归来的明英宗复位,得到赏识,成为内阁首辅,并在之后设计害死于谦,成为一大冤案)
2.严嵩当初科举两次落榜,在第三次科举时一举中第,二甲第二名(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所以严嵩经过两次“复读”,成功取得了“全国高考第五名”的好成绩!笔者写到此处,有些汗颜)
时候大权在握,哪个大臣敢不服气,顶多也就有几个不长眼地背后指指点点罢了,难道您还在乎这个吗?”
“可是夏大人那里…我知道夏大人对此事是不甚赞同的,如果我在此事上表示同意,会不会得罪了夏大人,毕竟现在夏大人…”
“他夏言可以沉默不语,爹您就不能率先表态?他夏言也太霸道了…”严世藩愤愤说道,“不过这件事您大可放心。前些日子彭岳彭大人因为他的亲事与夏大人产生了不小的矛盾,夏大人之所以将您提拔为礼部尚书,就是想借机拉拢您,所以他绝对不会再这件事上与您产生矛盾的,顶多心里不高兴罢了,您只需要修复一下,多往夏大人府里跑两趟,给他送点礼物就好了…”
“藩儿,你确定这样能行?”严嵩的语气还有一丝不确定,“这件事必须要慎重,走错一步,或是走对一步,可就是截然不同的结果啊。”
“爹,您放心!”严世藩拍着胸脯说道,“难道您不记得张孚敬是如何获宠的吗?还不是因为大礼议之时,他孤身一人鼎力支持皇上。今日之事与大礼议又何其相似!只要您在这件事情上鼎力支持皇上,一定会深得陛下恩宠,想来日后您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不会次于他夏言!”
“还有一点…爹,您要懂得利用夏言夏大人,比如在这件事情上,您就可以拿夏言当挡箭牌,到时候您利用夏言的权威,想来朝中便没有人敢于对您指指点点,而且您要想进一步擢升,也必须依靠夏言…”
“藩儿啊,爹现在心里虽然认同你的想法,但是你不在爹的位置上,考虑的东西自然也没有爹多,所以爹现在心里头有疑虑,你不会觉得…”
“爹,您就是考虑得太多…”严世藩语气中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想当初张孚敬一个芝麻大小的官职,就因为大礼议一事儿备受恩宠,您为何就不能放手一搏呢?您要明白,您最需要考虑的是皇上的喜好,而不是夏言的心思,得到了皇上的认同,便能够得到一切!张孚敬因为大礼议这一件事,便获宠多年,后来败落,也是因为他不懂得揣摩皇上的心思,所提的建议措施与皇上多有忤逆,爹,您就相信我吧,在查人观事方面,藩儿就没有错过!”
“这件事…我还要考虑一下…”严嵩回避着严世藩的目光,可能这时候他都有些为自己的懦弱而感到“羞耻”,“我要是按你说的,上一封奏疏对皇上的做法表示鼎力支持,恐怕以后…就逃不掉“佞臣”这个名声了!”
“爹,您还考虑什么!又要爱惜什么名声,难道一个好名声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历史上哪个当权的大臣不受人非议,他夏言背后就没有人指指点点吗?”,严世藩边说边用手指敲了敲桌子,“皇上让您尽快交奏折,您这样拖来拖去,怎么答复皇上,难不成您想再次触怒圣上?是名声重要,还是您自己的前途重要?”
“你在这里急什么急!”严嵩瞪了严世藩一眼,语气也有些不悦,“我肯定会在明天上朝之前决定好的…”
“爹,您说皇上为什么偏偏非要您说出想法?”严世藩见严嵩犹豫,不由心生一计,“一来是因为您是礼部尚书,需要您的支持,但是您支不支持对皇上来说也没有太大的作用,皇上是想趁此机会试探您,看看您肯不肯做皇上的心腹呢!如果您在此事上能够会意,那么皇上必定会认为您聪明懂事,是个可塑之才。可是如果您还是不能理解皇上的这种心思,不仅会失去这次得到皇上宠信的机会,而且还会触怒皇上,恐怕您这辛苦得来的礼部尚书…也是保不住了…”严世藩此时故意将此事的严重性加强,以期坚定自己父亲的决心。
“哦…原来如此…哎呀…”严嵩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怪不得今日皇上对我说…”严嵩说到这便闭口不言了。
“皇上和您说什么了?”严世藩见严嵩话说到一半,便焦急地问了起来。
“皇上说…说如果这件事做不好,就要我…致仕…”严嵩犹豫着小声说道。
“那您刚才怎么不和我说?”严世藩皱着眉头问道。
“我…我这不是…”严嵩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脸色也跟着红了起来。
“爹,如此一来,您更要尽快上奏,同意皇上的举措了…”严世藩把身体向前倾了倾,“爹,您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啊,想您当初年纪轻轻便名列二甲前茅,您老老实实做官,当初还因江斌、钱宁祸乱朝政而主动致仕,可是结果呢,不惑之年还在南京翰林院任职,您不觉得憋屈吗?”
“我…不要再提这些事了…”严嵩坐在椅子上有些颓丧地摆摆手,嘴上虽然这样说,心里却又回忆起了自己前半生的坎坷经历…当初科举中第后,自己也以为能够官运亨通,可是自己错了,正德年间混乱的政治坏境并没有给自己太多施展才能的机会,而自己不与小人为伍换来的最终结果也是始终得不到重用。他那时候才明白只会写写文章是不行的,踏踏实实做本职工作也是不行的,所以他学会了溜须拍马,学会了阿谀奉承,历经艰辛,才得到今日的一切,决不能就此失去!
“爹,您马上就要花甲之年了,难道您就不为自己打算一下…”严世藩自是看出了严嵩的情绪变化,便继续在一旁“煽风点火”。
严嵩听严世藩在一旁絮絮说着,心中也不禁翻腾起来:是的,自己这大半生,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累,自己再也不想折腾下去了。
“藩儿,不必说了,爹已有计议…”严嵩吸吸鼻子,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来,藩儿,随爹到书房,为爹准备笔墨…”
“好,我这就随爹去书房…”严世藩在后面笑着说道。他此时已经看透了严嵩心中的想法,知道自己的劝说终于起作用了。
此时,在书房中,严嵩奋笔疾书,写下了《庆云颂》与《大礼告成颂》,以此支持朱厚熜的做法,三十年的文学功底全部化作了溜须拍马的遣词造句。他知道此言一出,必将舆论哗然。
“就这样吧,铺天盖地的谩骂,我已经准备好了,我只想好好生活,不求建功立业,不求青史留名,只求飞黄腾达,只求余生富贵。”
附注:1.徐有贞:又名徐珵。土木堡之役后,英宗被俘,众臣皆有意南迁,但是朝堂之上徐珵率先提出,竟无人复议(坑队友)。结果被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大加斥责,并遭到贬官唾弃。(当然,后来徐珵改名为徐有贞,经过“南宫之变”,帮助“北狩”归来的明英宗复位,得到赏识,成为内阁首辅,并在之后设计害死于谦,成为一大冤案)
2.严嵩当初科举两次落榜,在第三次科举时一举中第,二甲第二名(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所以严嵩经过两次“复读”,成功取得了“全国高考第五名”的好成绩!笔者写到此处,有些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