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小说网 www.41xs.net,带雨的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日月如梭”虽是套话,但不假,无论是悲是喜都呼啦啦如“梭”过,好快也!
日子虽然快,然而记忆在,尤其老年时候,一桩桩,没完没了的“趣”与“乐”会不期然蹦了出来。
一次在京演出,一省领导去看望大家。全回住处了,只剩一工作人员,穿着黑不溜秋的对襟旧棉袄。这是五十年前的事了,如近在眼前,能说日子不快?
那位领导一看,呵,自己省的艺术人员怎这般邋遢郎当?回省后赶紧拨钱,每人发了一套华达呢“毛式”制服,一双皮鞋,一顶制服帽,一件风衣。鸟枪换炮了!
这套制服带给过许多方便。一次去看戏,没买到卧铺票。餐车软椅夜里空着,便往其中一个位子躺下,用帽子盖住脸,只露制服和铮亮的皮鞋。
列车员走近身边轻声的叫。大概看着笔挺的制服和铮亮的皮鞋,便没再叫。免了一夜煎熬。
又一次没买到长途汽车票。眼看没希望,只好径直往票房去。不料才到门口,售票员主动问我要去哪儿。看来也是那制服帮了忙。
剧团生活有时候很辛苦,也有时候却颇多乐趣。在外演久了,常要寻寻开心。一演员把肥皂切小块用糖纸包着放在桌上。有人把放进嘴里,嚼嚼后感到不是味。可晚了,那泡沫越来越多,刷也刷不掉。
一次游长城。有人前一天用纤秀的字体给一青年演员发信,亟言喜欢看他的戏,约他去公园见面。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激动得那演员不肯去游长城,说是要去医院看病。下午大家从长城回来,问他身体如何。他只好说吃过药好些了,还拿出药瓶给别人看。人家心里明白,偷着乐。
也有真约会的。五朵含苞待放的玫瑰,也就是五位美丽的女学生约一男演员去公园。那是电影五朵金花红火的年代;他们英姿勃发,踏着绿茵茵的小径,唱着莫斯科的夜晚。一路上,羡慕的眼光常停留在这位“白马王子”身上。
他常常激动得不能入眠,望着天花板出神,回忆那里的花儿和莺歌燕语。后来因为戴了“帽子”成为思想检查的内容,从此断绝了“鸿雁传书”
几十年后“鸿雁”再把“书”传了过来。还是那五朵金花。当然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了。她们羡慕现在的追星族,忆及风华正茂时的浪漫,写了篇追星往事发表。把报纸剪下寄来。并又像当年一样签名邀请。他又一次心潮澎湃,夜不能寐。可自己照照镜子便婉言辞约了。
那年,有个小演员随着,常带来旅途的快乐。比如,看见长安大街上的巨型灯:“那大灯要花多少斤电呀!”在灯光闪烁的十里长街目不暇接,那孩子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
那是个女孩,来时才六岁“借”来的。她在舞台上活泼可爱。“大跃进”时文艺上山下乡为工农兵服务,小小年纪随着成人奔波颠沛。演出不日不夜的年代,女孩不叫苦不叫累。夜里阿姨带着她睡觉,遇上走路走累了,叔叔们背她抱她,夜里怕她着凉,便一路讲笑话逗趣。
女孩红扑扑的脸蛋,一对小酒窝,两只短短的小辫子,口齿清晰,聪明伶俐,叔叔阿姨们都喜欢她。有时叫她在叔叔阿姨脸上打个“啵”她会紧抱着叔叔阿姨的脖子,甜甜脆脆的“啵”一声,于是一声哄笑,另一叔叔阿姨也要她一“啵”
在外地演出有时很受欢迎,可也不总是受欢迎。有人带着“戏班”“戏子”的眼色。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政府的“喉舌”在为他们的事业奔忙呵,居然有官员那般冷眼相看。
曾有一上级干部来“蹲点”看看到底有哪些难处。也许他们原以为演出如同游山玩水,逛逛灯红酒绿城市。蹲点后才有了些明白。我忽然想起一首打趣的诗,不妨借用之:
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若叫。鲍老当筵舞,当更郎当舞袖长。
“鲍老”跟着我们跑跑颠颠,有时也上台参加演出,跑跑龙套,搬搬布景。于是,他深有所感:“一路上有太多的沟沟坎坎”
演出很辛苦的,身上冷得打抖却要摇着扇子,大热天穿着皮袄,却还得喋喋不休的叫冷。一演员正身怀六甲,突然有任务,要她扮演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为了演出只好用布条一圈圈的扎紧。心里念叨:“孩子,忍着点,妈妈实在对不起你!”演出完了才赶快一层层解开,让肚子一点点鼓回来。孩子解放了,心里一块石头落地。
长期在外,妈妈想念孩子,孩子也想念妈妈。一孩子给妈妈写信说:“真想妈妈早点回来,妈妈在家,就是天天骂我,也是高兴的!”妈妈看过信后怎能忍住泪水呀。那位官员一定体会到,如果自己在这“齿轮、螺丝钉”里,真要更“郎当”更“舞袖长”
过去日子里相当艰苦,财经制度还非常“严格”规定子夜过后才有夜点费。夜里拆台或装台后肚子里已经发出不满的咕咚声,可才十一点,只好盼望子时钟声快响起。一次,阳春面二角五一碗,夜点费才二角,面店的人呆板,财会人员又机械,只好
想起当年生龙活虎般的演员一个个都已经龙钟老态,于是浮想联翩。试作声声慢以资纪念,缅怀提早离去了的同仁们:
“六伏着袄,数九单衣,不问山隘崎岖!辗转颠簸各地,志坚不移!充当“喉舌”一生,作“齿轮和螺丝钉”澡堂住,庙宇宿,没齿也难忘记。日日风雨劳顿,苦心劳身,又兼日夜难眠!而今犹记当年,笑笑嘻嘻!忘却辛勤疲劳,与人乐,亦自乐矣。
“日月如梭”虽是套话,但不假,无论是悲是喜都呼啦啦如“梭”过,好快也!
日子虽然快,然而记忆在,尤其老年时候,一桩桩,没完没了的“趣”与“乐”会不期然蹦了出来。
一次在京演出,一省领导去看望大家。全回住处了,只剩一工作人员,穿着黑不溜秋的对襟旧棉袄。这是五十年前的事了,如近在眼前,能说日子不快?
那位领导一看,呵,自己省的艺术人员怎这般邋遢郎当?回省后赶紧拨钱,每人发了一套华达呢“毛式”制服,一双皮鞋,一顶制服帽,一件风衣。鸟枪换炮了!
这套制服带给过许多方便。一次去看戏,没买到卧铺票。餐车软椅夜里空着,便往其中一个位子躺下,用帽子盖住脸,只露制服和铮亮的皮鞋。
列车员走近身边轻声的叫。大概看着笔挺的制服和铮亮的皮鞋,便没再叫。免了一夜煎熬。
又一次没买到长途汽车票。眼看没希望,只好径直往票房去。不料才到门口,售票员主动问我要去哪儿。看来也是那制服帮了忙。
剧团生活有时候很辛苦,也有时候却颇多乐趣。在外演久了,常要寻寻开心。一演员把肥皂切小块用糖纸包着放在桌上。有人把放进嘴里,嚼嚼后感到不是味。可晚了,那泡沫越来越多,刷也刷不掉。
一次游长城。有人前一天用纤秀的字体给一青年演员发信,亟言喜欢看他的戏,约他去公园见面。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激动得那演员不肯去游长城,说是要去医院看病。下午大家从长城回来,问他身体如何。他只好说吃过药好些了,还拿出药瓶给别人看。人家心里明白,偷着乐。
也有真约会的。五朵含苞待放的玫瑰,也就是五位美丽的女学生约一男演员去公园。那是电影五朵金花红火的年代;他们英姿勃发,踏着绿茵茵的小径,唱着莫斯科的夜晚。一路上,羡慕的眼光常停留在这位“白马王子”身上。
他常常激动得不能入眠,望着天花板出神,回忆那里的花儿和莺歌燕语。后来因为戴了“帽子”成为思想检查的内容,从此断绝了“鸿雁传书”
几十年后“鸿雁”再把“书”传了过来。还是那五朵金花。当然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了。她们羡慕现在的追星族,忆及风华正茂时的浪漫,写了篇追星往事发表。把报纸剪下寄来。并又像当年一样签名邀请。他又一次心潮澎湃,夜不能寐。可自己照照镜子便婉言辞约了。
那年,有个小演员随着,常带来旅途的快乐。比如,看见长安大街上的巨型灯:“那大灯要花多少斤电呀!”在灯光闪烁的十里长街目不暇接,那孩子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
那是个女孩,来时才六岁“借”来的。她在舞台上活泼可爱。“大跃进”时文艺上山下乡为工农兵服务,小小年纪随着成人奔波颠沛。演出不日不夜的年代,女孩不叫苦不叫累。夜里阿姨带着她睡觉,遇上走路走累了,叔叔们背她抱她,夜里怕她着凉,便一路讲笑话逗趣。
女孩红扑扑的脸蛋,一对小酒窝,两只短短的小辫子,口齿清晰,聪明伶俐,叔叔阿姨们都喜欢她。有时叫她在叔叔阿姨脸上打个“啵”她会紧抱着叔叔阿姨的脖子,甜甜脆脆的“啵”一声,于是一声哄笑,另一叔叔阿姨也要她一“啵”
在外地演出有时很受欢迎,可也不总是受欢迎。有人带着“戏班”“戏子”的眼色。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政府的“喉舌”在为他们的事业奔忙呵,居然有官员那般冷眼相看。
曾有一上级干部来“蹲点”看看到底有哪些难处。也许他们原以为演出如同游山玩水,逛逛灯红酒绿城市。蹲点后才有了些明白。我忽然想起一首打趣的诗,不妨借用之:
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若叫。鲍老当筵舞,当更郎当舞袖长。
“鲍老”跟着我们跑跑颠颠,有时也上台参加演出,跑跑龙套,搬搬布景。于是,他深有所感:“一路上有太多的沟沟坎坎”
演出很辛苦的,身上冷得打抖却要摇着扇子,大热天穿着皮袄,却还得喋喋不休的叫冷。一演员正身怀六甲,突然有任务,要她扮演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为了演出只好用布条一圈圈的扎紧。心里念叨:“孩子,忍着点,妈妈实在对不起你!”演出完了才赶快一层层解开,让肚子一点点鼓回来。孩子解放了,心里一块石头落地。
长期在外,妈妈想念孩子,孩子也想念妈妈。一孩子给妈妈写信说:“真想妈妈早点回来,妈妈在家,就是天天骂我,也是高兴的!”妈妈看过信后怎能忍住泪水呀。那位官员一定体会到,如果自己在这“齿轮、螺丝钉”里,真要更“郎当”更“舞袖长”
过去日子里相当艰苦,财经制度还非常“严格”规定子夜过后才有夜点费。夜里拆台或装台后肚子里已经发出不满的咕咚声,可才十一点,只好盼望子时钟声快响起。一次,阳春面二角五一碗,夜点费才二角,面店的人呆板,财会人员又机械,只好
想起当年生龙活虎般的演员一个个都已经龙钟老态,于是浮想联翩。试作声声慢以资纪念,缅怀提早离去了的同仁们:
“六伏着袄,数九单衣,不问山隘崎岖!辗转颠簸各地,志坚不移!充当“喉舌”一生,作“齿轮和螺丝钉”澡堂住,庙宇宿,没齿也难忘记。日日风雨劳顿,苦心劳身,又兼日夜难眠!而今犹记当年,笑笑嘻嘻!忘却辛勤疲劳,与人乐,亦自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