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小说网 www.41xs.net,长空梳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嵩阳书院的二将军柏,是棵已阅世五千岁的仙树,也是被突如其来的名利纠缠了两千多年的名树。
两千多年前,二将军柏就已尽显奇伟风姿了,但却一直藏身嵩山脚下茂密的原始森林而鲜为人知。忽然有一天,它被内安社稷、外驱匈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封为将军,从此扬名四海,按说,当会大喜过望了吧。然而,世间事大抵如此:宁可无所得,不可不公平。汉武帝虽然把将军的封号赐予了二将军柏,却从此将一股抑郁之气积于在了嵩山之阳。
西汉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幸嵩山,在万岁峰上听到万顷松涛“山呼万岁”之声。志得意满的大汉天子乘兴继续游览嵩岳,在今嵩阳书院处,看见一棵躯干参天、枝叶繁茂的柏树,惊异之下封为“大将军”举步前行,又见一棵龙干虬枝、繁荫蔽日的柏树,比“大将军”大得多,但贵为天子,岂能改口,遂封为“二将军”再往前走,又见一棵比“二将军”还要大的柏树,但武帝为维护金口玉言,坚持封为三将军。
大小颠倒的册封,汉武帝对群臣的解释是“先入为主”实际上,这位因自己的文治武功而开始好大喜功的大汉天子,也是用这种方式暗示群臣,朕的金口玉言、皇权尊严是不容违拗的。错封几棵柏树又算什么,那位大漠之中所向披靡的“飞将军”不也在后世留下了“李广难封”的感喟?相比战功卓著终未封侯的李广,几棵不经意间就和大将军卫青比肩的柏树,当知足矣!尤其二将军,在三棵柏树中,顺数倒数都只能位列第二,正不必委屈。
但一石击出千层浪,三棵曾经默默无闻、与世无争的柏树从此搅入了一场名利纷争。嵩岳民谣叙述道:“大封小来小封大,先入为主成笑话。三将军恼怒被气死。二将军不服肚气炸。大将军笑倒墙头上,自觉有愧头低下。”
其实,三将军之死已是明朝末年之事。一千五百多年来,这棵柏王从没有因人间帝王的一次胡乱册封而在意什么,嬉清风、戏流云,躯干直长到四十围,可惜天妒英姿,招致雷击,竟被天火焚烧成令人遗憾不已的云烟。那么,上述的嵩岳民谣,当是清代以后才逐渐流传开来。有道是树欲静而人心不平,编写这一民谣的人,恐怕就是那些在嵩阳书院幽静的院落里,在将军柏清凉的浓荫下苦读经书,梦想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的读书人。
嵩阳书院三面群山环抱,门前碧溪长流,色调不象少林寺一样金碧辉煌,正因白墙青瓦更显素淡;建筑不象中岳庙那样高大雄阔,正因小巧别致更显优雅。院内花草清芬,回廊屈曲,又是宋儒程颢、程颐兄弟再续道统,传播理学的所在,不知有多少士子想在其幽境中,象与世无争的几棵柏树一样,就此读书而终老。然而,程朱理学是最讲经世致用的,学问是要用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是要货卖帝王家的,这就驱使大多数读书人把读书的目标直指功名利禄。
科举制也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刻苦读书求取功名本也无可厚非,关键是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后来被严格限制为四书五经,还得严格按照朱熹的注解写成八股文。即使这样读死书、死读书地往奴才行列中... -->>
嵩阳书院的二将军柏,是棵已阅世五千岁的仙树,也是被突如其来的名利纠缠了两千多年的名树。
两千多年前,二将军柏就已尽显奇伟风姿了,但却一直藏身嵩山脚下茂密的原始森林而鲜为人知。忽然有一天,它被内安社稷、外驱匈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封为将军,从此扬名四海,按说,当会大喜过望了吧。然而,世间事大抵如此:宁可无所得,不可不公平。汉武帝虽然把将军的封号赐予了二将军柏,却从此将一股抑郁之气积于在了嵩山之阳。
西汉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幸嵩山,在万岁峰上听到万顷松涛“山呼万岁”之声。志得意满的大汉天子乘兴继续游览嵩岳,在今嵩阳书院处,看见一棵躯干参天、枝叶繁茂的柏树,惊异之下封为“大将军”举步前行,又见一棵龙干虬枝、繁荫蔽日的柏树,比“大将军”大得多,但贵为天子,岂能改口,遂封为“二将军”再往前走,又见一棵比“二将军”还要大的柏树,但武帝为维护金口玉言,坚持封为三将军。
大小颠倒的册封,汉武帝对群臣的解释是“先入为主”实际上,这位因自己的文治武功而开始好大喜功的大汉天子,也是用这种方式暗示群臣,朕的金口玉言、皇权尊严是不容违拗的。错封几棵柏树又算什么,那位大漠之中所向披靡的“飞将军”不也在后世留下了“李广难封”的感喟?相比战功卓著终未封侯的李广,几棵不经意间就和大将军卫青比肩的柏树,当知足矣!尤其二将军,在三棵柏树中,顺数倒数都只能位列第二,正不必委屈。
但一石击出千层浪,三棵曾经默默无闻、与世无争的柏树从此搅入了一场名利纷争。嵩岳民谣叙述道:“大封小来小封大,先入为主成笑话。三将军恼怒被气死。二将军不服肚气炸。大将军笑倒墙头上,自觉有愧头低下。”
其实,三将军之死已是明朝末年之事。一千五百多年来,这棵柏王从没有因人间帝王的一次胡乱册封而在意什么,嬉清风、戏流云,躯干直长到四十围,可惜天妒英姿,招致雷击,竟被天火焚烧成令人遗憾不已的云烟。那么,上述的嵩岳民谣,当是清代以后才逐渐流传开来。有道是树欲静而人心不平,编写这一民谣的人,恐怕就是那些在嵩阳书院幽静的院落里,在将军柏清凉的浓荫下苦读经书,梦想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的读书人。
嵩阳书院三面群山环抱,门前碧溪长流,色调不象少林寺一样金碧辉煌,正因白墙青瓦更显素淡;建筑不象中岳庙那样高大雄阔,正因小巧别致更显优雅。院内花草清芬,回廊屈曲,又是宋儒程颢、程颐兄弟再续道统,传播理学的所在,不知有多少士子想在其幽境中,象与世无争的几棵柏树一样,就此读书而终老。然而,程朱理学是最讲经世致用的,学问是要用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是要货卖帝王家的,这就驱使大多数读书人把读书的目标直指功名利禄。
科举制也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刻苦读书求取功名本也无可厚非,关键是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后来被严格限制为四书五经,还得严格按照朱熹的注解写成八股文。即使这样读死书、死读书地往奴才行列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