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小说网 www.41xs.net,柏榴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年初六,大家讨论过关于武汉收藏的组稿工作后,醉卧花间、麦壳儿和我,随刘谦定老师,继2010年2月27日那次寻访后,再一次寻访武昌龙华寺。这次寻访与第一次的寻访相比较,真可谓是两重天,其反差太大。今天,对这座小巧灵珑的寺庙,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感受。
龙华寺,其名源于弥勒由菩萨成佛的龙华三会的故事。我等仍佛外之人,难求详解。上海、徐州、福州皆有龙华寺。武昌龙华寺是武昌城内最大的丛林,华中地区的佛教名刹,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当时,明朝太监王定因母病,便在武昌蛇山南麓开出一方净土,御赐匾额龙华寺。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丫姑爷乘龙充快婿知客僧拉马认干娘中这样描述龙华寺:且说这武昌省城有名是一座龙华寺。这龙华寺坐落在宾阳门内,乃是个极大丛林,听说亦有千几百年的香火了。佛教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的自传里写道:“民九三四月间,武昌与广州都来请我前往讲经。武昌已由隐尘、元白邀李馥庭等百余人发起为扩大的公开讲演,为我设榻龙华寺,即借龙华寺佛殿为讲堂,可容听众三四百人,派陈性白到杭迎接。我则与性白同赴武昌,亦在龙华寺讲起信论。”据民国佛教年纪中记载:“民国八年,五月、太虚讲起信论于武昌龙华寺,印行起信论别说。”可就是这样的一座古刹却历经磨难,特别在蛇山实行透绿工程时,也就在我们第一次寻访之时,面临着毁庙迁建于九峰的危险。后经中国文保名人刘谦定老师的多方周旋,才得以在原地保留并改建、扩建,使武昌龙华寺焕然一新。
经过改建、扩建的龙华寺,虽说占地面积不大,但布局十分严谨、规范。三开门的山门,飞檐翘角,给人以美感。中门门楣上是宗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寺名。门两则是昌明法师书写的楹联:成化二年留胜迹永怀铁佛;龙华三会愿重逢共演真宗。
我们最关心是镇寺之宝——正面是明弘治十五年镌刻的重修龙华寺殿廊记,背面是清道光年间镌刻再次重修记载的石碑。这块能在原地保留的明代石碑,在武汉是非常珍贵和稀有的。正面的明代刻记十分清晰;而背面的清代刻记不太清晰,我们几人认真地辨识着上面的主要记述。
穿大雄宝殿,便是新修的两层楼的重檐殿堂,下层为“念佛堂”上层为“藏经阁”殿堂正面外墙两侧,东侧是李文熹、刘谦定老师撰文的武昌龙华寺简介,西侧是晚清书法家翁同龢侄孙女、90高龄的女书法家翁月卿书写“太虚法师讲经处”看到这些,不禁使人对这座小巧的寺院肃然起敬。
寺院的两位主持智融、智宏法师对刘谦定老师十分敬重。见我们一行来访,她们一边认真地做着晚课,一边张罗着将我们请进客堂小憩。“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她们却特意为我们安排好晚餐,预备好一桌菜肴。智融、智宏法师亲自为我们将面条盛在碗里,端到我们手上。用餐后,送行时,又特意让每人带上一份面点。
得知毁庙迁建的计划时,也正是刘谦定老师获取中国文保最高荣誉后,大病尚在恢复时期。刘老师不顾身体的虚弱,四处奔走,求爹爹告奶奶,使毁庙迁建的计划翻了一个,其精神之可贵,不须赘言。
在回家的路上,刘老师对文保工作充满信心。通过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的召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仅仅把经济搞上去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文化强国,让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中国才能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春雨绵绵,春风徐徐,春天到来了,我们文保的春天到来了!
大年初六,大家讨论过关于武汉收藏的组稿工作后,醉卧花间、麦壳儿和我,随刘谦定老师,继2010年2月27日那次寻访后,再一次寻访武昌龙华寺。这次寻访与第一次的寻访相比较,真可谓是两重天,其反差太大。今天,对这座小巧灵珑的寺庙,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感受。
龙华寺,其名源于弥勒由菩萨成佛的龙华三会的故事。我等仍佛外之人,难求详解。上海、徐州、福州皆有龙华寺。武昌龙华寺是武昌城内最大的丛林,华中地区的佛教名刹,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当时,明朝太监王定因母病,便在武昌蛇山南麓开出一方净土,御赐匾额龙华寺。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丫姑爷乘龙充快婿知客僧拉马认干娘中这样描述龙华寺:且说这武昌省城有名是一座龙华寺。这龙华寺坐落在宾阳门内,乃是个极大丛林,听说亦有千几百年的香火了。佛教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的自传里写道:“民九三四月间,武昌与广州都来请我前往讲经。武昌已由隐尘、元白邀李馥庭等百余人发起为扩大的公开讲演,为我设榻龙华寺,即借龙华寺佛殿为讲堂,可容听众三四百人,派陈性白到杭迎接。我则与性白同赴武昌,亦在龙华寺讲起信论。”据民国佛教年纪中记载:“民国八年,五月、太虚讲起信论于武昌龙华寺,印行起信论别说。”可就是这样的一座古刹却历经磨难,特别在蛇山实行透绿工程时,也就在我们第一次寻访之时,面临着毁庙迁建于九峰的危险。后经中国文保名人刘谦定老师的多方周旋,才得以在原地保留并改建、扩建,使武昌龙华寺焕然一新。
经过改建、扩建的龙华寺,虽说占地面积不大,但布局十分严谨、规范。三开门的山门,飞檐翘角,给人以美感。中门门楣上是宗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寺名。门两则是昌明法师书写的楹联:成化二年留胜迹永怀铁佛;龙华三会愿重逢共演真宗。
我们最关心是镇寺之宝——正面是明弘治十五年镌刻的重修龙华寺殿廊记,背面是清道光年间镌刻再次重修记载的石碑。这块能在原地保留的明代石碑,在武汉是非常珍贵和稀有的。正面的明代刻记十分清晰;而背面的清代刻记不太清晰,我们几人认真地辨识着上面的主要记述。
穿大雄宝殿,便是新修的两层楼的重檐殿堂,下层为“念佛堂”上层为“藏经阁”殿堂正面外墙两侧,东侧是李文熹、刘谦定老师撰文的武昌龙华寺简介,西侧是晚清书法家翁同龢侄孙女、90高龄的女书法家翁月卿书写“太虚法师讲经处”看到这些,不禁使人对这座小巧的寺院肃然起敬。
寺院的两位主持智融、智宏法师对刘谦定老师十分敬重。见我们一行来访,她们一边认真地做着晚课,一边张罗着将我们请进客堂小憩。“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她们却特意为我们安排好晚餐,预备好一桌菜肴。智融、智宏法师亲自为我们将面条盛在碗里,端到我们手上。用餐后,送行时,又特意让每人带上一份面点。
得知毁庙迁建的计划时,也正是刘谦定老师获取中国文保最高荣誉后,大病尚在恢复时期。刘老师不顾身体的虚弱,四处奔走,求爹爹告奶奶,使毁庙迁建的计划翻了一个,其精神之可贵,不须赘言。
在回家的路上,刘老师对文保工作充满信心。通过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的召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仅仅把经济搞上去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文化强国,让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中国才能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春雨绵绵,春风徐徐,春天到来了,我们文保的春天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