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小说网 www.41xs.net,宸辞蓝调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起初,只识佛头崖而不知佛崖寺。佛头崖又叫佛头山,是千里大秦岭孕育的无数奇峰异岭中陕西最东部的一座山峰,与西岳华山紧相邻。民国罗传甲、赵鹏超所著潼关县新志称“关南名胜,无逾此者。”之所以叫佛头山,顾名思义,是因为山峰颇似佛头,因而得其名。
佛头崖是当地人给此山起的小名,它所处的区域其实叫作松果山,山海经西山经中对此曾有介绍。它还有个小名叫白云山,据说山顶常陷于白云之中,若隐若现。又有人说白云常在山巅萦绕,所以得了此名。想想也是,潼关八景中不就有“秦岭云屏”么,那从远古飘来的流云一定没少给这座高一千八百余米的佛头崖做屏风吧。
每年农历六月初十是佛头崖大会的日子。每到这天,秦晋豫黄河金三角附近之善男信女,呼朋引伴,相约而行,求个顺心如意,保个岁岁平安。当是时,峪内人真可谓摩肩接踵,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
初读诗人孔孚所作春日远眺佛慧山(佛头青了)时心下不由一惊,廖廖四字却把一份春天的山水画写得如此绝妙,精微。禅意之风、神秘情绪扑面而来,让人不得不佩服诗人卓绝超群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每每读到此诗我就会想起佛头崖来,而每次去佛头崖我又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首诗。看来,在我脑海中佛头崖和佛慧山已经合二为一了。
第一次去佛头崖是在夏天,七月里。山外热盛,人的心情也不由烦躁有加。待入峪,清凉之意霎时裹身,顿觉浊气降而清气升,如饮醍醐。峪内一派生机昂然,有泠泠的溪水、有烂漫的山花、有无言的苍松翠柏、有因鸟鸣更显幽静的峪道,实实给人一幅世外桃源之感。朋友中有识得野果者,摘之与诸人,溪水洗之而食,甘而鲜,大呼过瘾。
山路崎岖,众人折枯树枝,扶棍而行。间或向草丛敲打数下,美其名曰:打草惊蛇。然而“怕怕处有鬼哩”这不,蛇没惊走,却挡在了路上。藤缠树时是错综复杂的,如果小路的两旁恰好有几株灌木或者几棵树,又恰好藤就缠在了这树上,那从远处看起来,无疑像是给小路搭了凉棚一般。这样的场景,我们恰好就遇到了。钻棚时,前边人一声惊呼,后边人忙问,怎么了、怎么了?他用棍往斜上方一指,众人不由都惊呼。眼前赫然有一条大蛇正缠在藤上小憩或是假寐。叶公好龙的我们终是不敢打藤惊蛇的,悄悄的从其身下侧目弯腰溜过。那一瞬间,恍然如同过敌人封锁线一般,静默、无语、紧张、有序。
峪内山峰峭立,林木葱郁,更有各式各样的怪石“缠脚石”、“狮面石”、“断头龟石”、“唐僧小憩石”、“葫芦石”等等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到山巅平坦处,看有茅屋数间,有一间房子的山墙已坍塌。屋前平地处有青菜两畦。众人均奇,敢情这地方还住着人呢。
天下名山僧占多,还真应了这话。说话间从屋内走出来一僧人。闲谈中得知他是陕西长安人氏,已在佛头崖修行数年,平日所需食物由山下居士供给,他一般是不下山的。听他这么说一说,心里不由冒出“苦行僧”这三个字来。僧人四十来岁年纪,说话倒也有趣,他说他只接待男性,遇有女人来此他是不理的。还说,这儿叫佛崖寺,唐代贞观年间曾兴建过菩萨庙一座,正殿五间,僧舍十间。庙院依山临壑,在这儿看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他指了指南边直插云霄如斧辟一般的悬崖说,庙就是紧靠那儿建的!
这儿有两处水潭,一名黑龙潭,一名黄龙潭。果然是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走进七月天石洞内的二潭,寒意扑面而来,潭水清凛怡人。用纯净水瓶从潭内打水出来,因为温差瓶体外居然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洞内有矿茬,问僧人有无没有人开采。他说,前年有人上来看到有金矿,放了炸药,谁知下山的途中就摔断了腿,从此再没人敢打佛头崖的主意。
僧人说的热闹,我们也听的热闹。只是眼前的一切如果用残垣断壁形容的话一点也不为过。佛头崖无语,自始自终默立着。眼前有蝴蝶飞过,我想,也许它是从唐朝飞来的吧。
其时,天晴好,风清凉。忽觉有雨淅沥而下,抬头,一朵云正从崖顶洒然飘过,仿如伸手可及,又无处可寻。犹如天外飞仙一般。眼前有雄鹰如风筝一样静止般悬停于空,不过视觉由彼时的仰视变作了如今的鸟瞰。一阵风来,云形变幻无穷,波诡云谲,也许就是这样吧。
后来,又数次上山,却再未登顶。只是在进峪不远处新建的一座寺庙那儿和僧人聊天。印象最深的有一位僧人手持笔记本电脑,听着mp3,说他是寒山寺佛学院毕业的,活脱脱一幅“和尚达人”模样。
选一个平常的日子,仍会去佛头崖,游佛崖寺。哪怕在峪口的那棵大核桃树下静座片刻,也很惬意。那时节,我会看云起云落、山路逶迤、满目青翠,听流水淙淙、野鸟自鸣、牧童短笛,想素心礼佛、缘起缘灭、法轮常转。
起初,只识佛头崖而不知佛崖寺。佛头崖又叫佛头山,是千里大秦岭孕育的无数奇峰异岭中陕西最东部的一座山峰,与西岳华山紧相邻。民国罗传甲、赵鹏超所著潼关县新志称“关南名胜,无逾此者。”之所以叫佛头山,顾名思义,是因为山峰颇似佛头,因而得其名。
佛头崖是当地人给此山起的小名,它所处的区域其实叫作松果山,山海经西山经中对此曾有介绍。它还有个小名叫白云山,据说山顶常陷于白云之中,若隐若现。又有人说白云常在山巅萦绕,所以得了此名。想想也是,潼关八景中不就有“秦岭云屏”么,那从远古飘来的流云一定没少给这座高一千八百余米的佛头崖做屏风吧。
每年农历六月初十是佛头崖大会的日子。每到这天,秦晋豫黄河金三角附近之善男信女,呼朋引伴,相约而行,求个顺心如意,保个岁岁平安。当是时,峪内人真可谓摩肩接踵,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
初读诗人孔孚所作春日远眺佛慧山(佛头青了)时心下不由一惊,廖廖四字却把一份春天的山水画写得如此绝妙,精微。禅意之风、神秘情绪扑面而来,让人不得不佩服诗人卓绝超群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每每读到此诗我就会想起佛头崖来,而每次去佛头崖我又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首诗。看来,在我脑海中佛头崖和佛慧山已经合二为一了。
第一次去佛头崖是在夏天,七月里。山外热盛,人的心情也不由烦躁有加。待入峪,清凉之意霎时裹身,顿觉浊气降而清气升,如饮醍醐。峪内一派生机昂然,有泠泠的溪水、有烂漫的山花、有无言的苍松翠柏、有因鸟鸣更显幽静的峪道,实实给人一幅世外桃源之感。朋友中有识得野果者,摘之与诸人,溪水洗之而食,甘而鲜,大呼过瘾。
山路崎岖,众人折枯树枝,扶棍而行。间或向草丛敲打数下,美其名曰:打草惊蛇。然而“怕怕处有鬼哩”这不,蛇没惊走,却挡在了路上。藤缠树时是错综复杂的,如果小路的两旁恰好有几株灌木或者几棵树,又恰好藤就缠在了这树上,那从远处看起来,无疑像是给小路搭了凉棚一般。这样的场景,我们恰好就遇到了。钻棚时,前边人一声惊呼,后边人忙问,怎么了、怎么了?他用棍往斜上方一指,众人不由都惊呼。眼前赫然有一条大蛇正缠在藤上小憩或是假寐。叶公好龙的我们终是不敢打藤惊蛇的,悄悄的从其身下侧目弯腰溜过。那一瞬间,恍然如同过敌人封锁线一般,静默、无语、紧张、有序。
峪内山峰峭立,林木葱郁,更有各式各样的怪石“缠脚石”、“狮面石”、“断头龟石”、“唐僧小憩石”、“葫芦石”等等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到山巅平坦处,看有茅屋数间,有一间房子的山墙已坍塌。屋前平地处有青菜两畦。众人均奇,敢情这地方还住着人呢。
天下名山僧占多,还真应了这话。说话间从屋内走出来一僧人。闲谈中得知他是陕西长安人氏,已在佛头崖修行数年,平日所需食物由山下居士供给,他一般是不下山的。听他这么说一说,心里不由冒出“苦行僧”这三个字来。僧人四十来岁年纪,说话倒也有趣,他说他只接待男性,遇有女人来此他是不理的。还说,这儿叫佛崖寺,唐代贞观年间曾兴建过菩萨庙一座,正殿五间,僧舍十间。庙院依山临壑,在这儿看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他指了指南边直插云霄如斧辟一般的悬崖说,庙就是紧靠那儿建的!
这儿有两处水潭,一名黑龙潭,一名黄龙潭。果然是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走进七月天石洞内的二潭,寒意扑面而来,潭水清凛怡人。用纯净水瓶从潭内打水出来,因为温差瓶体外居然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洞内有矿茬,问僧人有无没有人开采。他说,前年有人上来看到有金矿,放了炸药,谁知下山的途中就摔断了腿,从此再没人敢打佛头崖的主意。
僧人说的热闹,我们也听的热闹。只是眼前的一切如果用残垣断壁形容的话一点也不为过。佛头崖无语,自始自终默立着。眼前有蝴蝶飞过,我想,也许它是从唐朝飞来的吧。
其时,天晴好,风清凉。忽觉有雨淅沥而下,抬头,一朵云正从崖顶洒然飘过,仿如伸手可及,又无处可寻。犹如天外飞仙一般。眼前有雄鹰如风筝一样静止般悬停于空,不过视觉由彼时的仰视变作了如今的鸟瞰。一阵风来,云形变幻无穷,波诡云谲,也许就是这样吧。
后来,又数次上山,却再未登顶。只是在进峪不远处新建的一座寺庙那儿和僧人聊天。印象最深的有一位僧人手持笔记本电脑,听着mp3,说他是寒山寺佛学院毕业的,活脱脱一幅“和尚达人”模样。
选一个平常的日子,仍会去佛头崖,游佛崖寺。哪怕在峪口的那棵大核桃树下静座片刻,也很惬意。那时节,我会看云起云落、山路逶迤、满目青翠,听流水淙淙、野鸟自鸣、牧童短笛,想素心礼佛、缘起缘灭、法轮常转。